1.张良。字子房,西汉名臣,郏县张店村人。据《史记·留侯世家》载,张良,先韩人也。祖父开地、父亲平,在韩国为相48年。秦灭韩后,作为韩国贵族子弟的张良身怀丧国亡弟之恨,散尽家财,交纳天下豪杰,后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锥击秦始皇。事情失败,隐居下邳。公元前209年率众响应陈胜起义,后在沛城遇到沛公刘邦,“忠韩佐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终于在公元前202年,辅佐刘邦成就西汉大业。后功成身退,托疾隐居于东昏(今河南兰考县)西南的白云山,后无疾而终,史称“古今第一完人”,尊称“谋圣”。
2.韩氏父子(韩千秋、韩延年)。韩千秋,西汉名将,颍川郏城(今郏县)人。西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千秋为济北相,武艺高强,有英雄之誉。南粤王太后请求归服汉朝,其相吕嘉作乱。千秋请缨说:“以区区南粤,又有王应,独吕嘉为害,愿得勇士三百人必斩嘉以报。”武帝遣千秋将两千人往。千秋兵未至而吕嘉遂反,杀害南粤王、王太后及汉朝使者,立赵建德为王。千秋兵至,破数邑,吕嘉用计开道给食,诱其深入,然后攻而灭之。武帝说:“韩千秋虽无成功,亦军锋之冠。”荫其子延年为成安侯。
韩延年,武帝天汗二年(前99年),以校尉随李陵北征,抗击匈奴侵扰。以步兵五千,又无后援,抗击匈奴八万骑兵,兵败,陵与延年带十余人突围,敌骑数千追赶,陵降,延年战死。韩千秋父子事迹录入《史记》卷一百七十四。
3.铫期。字次况,东汉名将,今郏县安良镇王小台村人。其父铫猛,曾经担任桂阳太守,父死后,铫期为父服丧三年,乡里都称赞期孝顺。期容貌绝异,矜严有威,侍母至孝。光武征战颍川,辟为属官。后随光武南征北战,屡建功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拜为虎牙大将军。光武即位后封铫期为安成侯,食邑五千户。建武五年(29年),担任太中大夫之职。不久,又调铫期任管辖宫廷禁卫军的卫尉卿。建武十年(34年),病故,谥为忠侯。《后汉书》列传二十卷有传,并入《中国历代名人大辞典》。在世界文化遗产京剧的传统经典剧目里,以铫期父子的故事演绎而成的剧目有五个:《鬼神庄》《草桥关》《上天台》《打金砖》《黄一刀》。在世界戏剧史上,以铫期父子的故事演绎而成的京剧传统经典剧目《打金砖》与世界四大悲剧之一的《马克白斯》并肩而立,被誉为“中国古典戏剧的《马克白斯》”。
4.臧宫。字君翁,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今郏县冢头镇人。少为县亭长、游徼。后组织人马加入绿林农民起义军。在下江军任校尉,光武征战江陵随光武作战,诸将多称其勇。光武察宫勤力少言,甚亲纳之。宫从破群贼,数陷阵却敌。光武即位,任侍中骑都尉。建武二年(26年)封成安侯。五年,迁辅威将军,七年,更封期思侯。十一年(35年),任广汉太守。十三年(37年),封酂侯(在今永城酂阳)。十五年(39年),封朗陵侯(在今确山),被召回京,以列侯名参与朝政。十八年(42年),任太中大夫。永平元年(58年)卒,谥为愍侯。《后汉书》列传十八卷有传。
5.孙处约。字道茂,今郏县白庙乡人。贞观五年(631年)官拜校书郎,主要职责为修撰梁、陈、周、齐、隋五代史。永徽元年(650年),应诏举射策甲科,授著作佐郎。后被调任为礼部、吏部员外郎,弘文馆直学士,考功郎中等。乾封二年(667年),成为司成馆少司成。生前修撰的著作有:《周史》《续贞观实录》;著有《文集》三十卷。其墓志现藏洛阳博物馆,传入《旧唐书》卷八十一。
6.马燧。字洵美,唐代名将,汝州郏城(今河南郏县)人。出身武将世家,为马服君赵奢的后裔。曾祖君才,官至武侯大将军,祖父马珉曾经担任武则天的左右钤卫参军。父亲马季龙精通《孙武兵法》,曾中举明兵法科,官至岚州刺史、幽州经略军使。马燧因其出色的军事才能跻身于中国古代百位著名将领之列,被誉为孙子兵法的作战谋略和战法运用的典范。贞元五年(789年)九月,唐德宗颁《令中宗以后功臣凌烟阁诏》,马燧的图像和题赞悬挂于凌烟阁。贞元十一年(795年)八月,马燧去世,享年七十岁,他的灵柩从京城被移至郏城县临汝乡石台里(今郏县龙山街道)安葬。德宗停朝四天以哀悼,并下诏,命京兆尹韩皋监督保护马燧丧事的举办,继位的吴王李献任吊祭赠赗使臣,封赠太尉,赐马燧谥号为“庄武”,入《中国历史名人大辞典》。马燧后裔聚居的渣园乡马鸿庄村为国家级传统村落。
7、释崇珪。俗家姓姜,唐代著名僧人,今郏县人,其家世代为官,释崇珪少年失怙,遂依僧寺为沙弥。十八岁时,因“经业蔚通”得正式剃度,与宰相李德裕、白居易友谊甚厚。文宗开成元年(836年),李德裕调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请释崇珪担任洛阳龙兴寺住持。会昌元年(841年),释崇珪在洛阳龙兴寺圆寂,崇珪圆寂后,于唐会昌元年八月十日葬入佛塔,白居易为其撰写塔铭。
8.迺(nai)贤。字易之,西域葛逻禄氏,是元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元朝统一后,其家族定居郏县。迺贤别号“河朔外史”“紫云山人”。“葛逻禄”汉语意为马,故又名马易之。先祖葛逻禄哈剌䚟与会纥等西域部族成为蒙古大军的前驱,随之进入中原。七十一岁卒后追谥武惠。墓地在今郏县薛店镇张武楼村西。迺贤曾任鄞县东湖书院山长,官至翰林国史院编修。有《金台集》《河朔访古记》传世。他的诗名远播,深为时人所重。人们将他同会稽韩与玉(能书)、金华王子充(善文)、合称为“江南三绝”。著名学者陈垣在《元西域人华化考》中评价迺贤“开后来俄国文学之先路”,在世界文学史也占有重要地位。朱昌平、吴建伟《中国回族文学史》列为专章介绍。迺贤的书法也卓然成家,他的《南城咏古诗帖》深受乾隆喜爱,收藏在故宫养心殿内。乾隆又嘱吏部尚书梁诗正等主持,将其摹勒上石镶嵌在今北京北海公园阅古楼,后收入《三希堂法帖》。启功对迺贤书法评价很高。北京故宫还收藏有迺贤题画诗手迹《题赵雍挟弹游骑图》。
9.月鲁不花。字彦明,号芝轩,蒙古逊都思台氏,元统元年进士,郏县人,月鲁不花是元代“最后”的蒙古族双语诗人和书法家。月鲁不花系元代四大开国元勋之一的赤老温四世孙,赤老温在少年成吉思汗被泰亦赤兀族追击之际掩护其脱险,与博尔术、木华黎、博尔忽并称「掇里班·曲律」(蒙古语,意为四杰),其家族世袭「答剌罕」之号,享有九次犯罪不罚的特权。祖父忽纳任随州军民达鲁忽赤,莅治昆阳,忽纳因爱邻境郏县风土醇美,迁居郏县,遂世为郏人。其史传载月鲁不花未冠后随在越中做官父脱帖木儿,师从安阳名儒韩性,为文下笔立就,斐然成章。乡试第一名,会试第十五名,元统元年中进士后授台州路录事司达鲁花赤,迁南阳府禳县达鲁花赤,他后做过监察御史、吏部尚书、翰林院侍讲学士等职。顺帝至正十四年(1604)浮海北上,途中遇倭船甚众,力战被俘,不屈而死。月鲁不花著有《芝轩集》,传入《元史》卷一百四十五。月鲁不花以蒙古族汉文著作家载入蒙古族文学史册,《全元诗》收入有他的诗作十一首。据《越中金石记》载其书法有至正十五年十一月的楷书《绍兴路重修儒学记》《庆元路重修儒学记》和至正二十四年九月的《嵊县学记》的篆额。
10.李希颜。号愚庵,明代儒学家,今郏县茨芭镇薛高村人。幼年聪颖好学,博览群书,播誉乡里。元季不仕,怀信守度,孤介寡合,隐居自适。明初,太祖朱元璋闻其贤,手书征之为青宫侍从,延教诸王子。希颜师道严毅,教王子与民同法。诸王子有不服教诲者,尝以笔管击其额。太祖闻而大怒。时仁孝高皇后在侧,问教以何书?太祖说:《虞书》《尧典》。高皇后劝慰说:“哪有以尧舜之道教尔子,反尔怒哉?”帝怒方消。希颜立朝风节岿然,传闻海宇,授左春坊赞善大夫。太祖去世,建文帝立,燕王朱棣起兵,攻克南京,夺取政权,建都北京。希颜遂辞官归里,优游耕读,以穷卒。其谏草、诗文杂制,皆散佚,有《大学中庸心法》等书传世。李希颜《明史》卷一百三十七有传。绘画《盘车图》现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录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中国书画高清原图图库》中。
11.王尚絅。字锦夫,明代文学家、诗人,今郏县李口镇人,因曾隐居读书于郏县西北六十里的苍谷(yu)山的苍谷寺,故别号苍谷。官至浙江右布政使。他正直廉洁,思维发散,补充了前人气本论,与罗钦顺、王廷相、杨慎一起构建了气学,被后世称为“气学二王”之一。有《苍谷全集》12卷传世,传入《明代传记丛刊》。《苍谷全集》收入《四库未收辑刊》。
12.王同。王尚綗之子,字一之,明嘉靖年间学者、书法家。汝州郏城(今郏县)人。王同幼承家学,胸怀大志。嘉靖元年(1522年),弱冠中举,授海州知州。王同兴修水利,疏浚河道,减免赋役,发展生产,藏富于民,开办学校,教化百姓,礼仪兴邦。由于政绩突出调任随州知州。王同晚年屏却杂务,专心著述,有《谦忍图说》《水感类集》《义方张集》和《乐园归集》传世。
13.仝轨。字车同,号平山,今郏县三官庙街人,其家族为女真族的一支后裔。康熙乙酉科解元,清前期著名学者、诗人。出身于书香世家。曾祖仝梧,明朝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官至云南按察司副使。祖父廷举,顺治五年中河南乡试解元。仝轨自幼聪颖惠敏,读书过目成诵。“言行一轨,从学者日众”,人称“平山先生”。著名诗人王士祯把他介绍给河南巡抚徐青来,徐聘请仝轨主持大梁书院。著有《真志堂诗集》《真志堂文集》,其传入清《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405。仝轨故居在今郏县县城龙山街道三官庙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4.李松。号鹤汀,县城西关人,兄弟三个,居长。咸丰五年(1855年),投军河南义勇营。在河南、河北、山东追剿捻军,积功升至蓝翎千总。同治七年(1868年),随左宗棠、张曜赴陕西,围剿陕甘**暴动。后隶属金顺指挥。同治十年,在宁夏金积堡围剿中,攻克苏家烧房、王家疃有功,赏戴花翎,晋升游击,授“密勇巴图鲁”称号。同治十二年四月,在甘肃肃州塔尔湾战斗中负伤。论功升为参将。光绪二年(1876年),奉左宗棠之命,随副帅金顺出关,参加驱逐英、俄豢养下的浩罕汗国阿古柏军队侵占新疆的战争,金顺军在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攻克韩怀城。八月,乘胜克迪化(今乌鲁木齐)、昌吉、呼图壁各城。论功,升为副将,赏换“爱什蓝巴图鲁”。十一月,参加收复玛纳斯南城。光绪五年(1879年),命以总兵记名,赏加提督衔。光绪六年,剿办新疆西北叛匪,转而进兵被俄国军侵占的伊犁城。积功,奉旨以提督记名、赏给一品顶戴。后在将军金顺部下供职。光绪十二年十月,松归郏探亲,次年二月,病逝于家。
15.牛子龙。乳名恒心,学名从云,郏县冢头镇拐河村人。抗日战争爆发后,牛子龙亲率队员潜入开封,将日伪开封警备司今刘兴周击毙。1940年5月,支持吴风翔等人打入日军华北五省特务机关总部,枪杀其机关长吉川侦佐少将等五人。6月,派入将继任吉川职务的皆川稚雄少将击毙。7月,又派人在商丘陈家祠堂将日本顾问川岛、教官冈田刺死。秋天,子龙派人在汴新公路上放置炸弹,炸死日军宫奇少将以下一百多人。194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9纵27旅80团团长,随太岳兵团渡过黄河,开辟豫西根据地。12月中旬,任豫陕鄂军区第五军分区副司令员。1948年秋,准海战役打响,奉命率地方武装赴周口阻击国民党李弥、黄维兵团北援南窜。次年8月,随大军渡江南下。后任湖南衡阳军分区副司令员。在剿匪战斗中,曾指挥所部取得“七战七捷”的突出战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子龙历任湖南军区参谋业务学校副校长、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校务处处长、湘潭专署副专员、省政协委员等职。1964年9月在湖南长沙病逝。
16.吴秉一。又名吴风翔,郏县薛店吴村人。自小读私塾,习中医。1930年参加红三十六军筹建活动。1933年在郏县师范上学期间,联络进步学生,创办课外学习班,学马列主义,宣传抗日救国。1938年在临汝县焦村王楼由中共河南省委青委副书记吴祖贻(开封人)、王永泉(郏县人)介绍吴秉一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5月17日傍晚,吴秉一、王宝义等人击毙日军华北五省特务机关长吉川侦佐少将及开封宪兵队长藤井治等5人,并缴获部分重要文件。后来吴秉一先后在豫东、豫西组织抗日游击队、抗日剿匪军,与日军殊死搏斗。1946年吴秉一去延安学习,受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习仲勋、邓小平、贺龙等中央领导人的多次接见。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
17.李国桢。郏县安良镇曹沟村人,中国著名陶瓷专家,他被称为能“点石成金”“复活国宝”的陶瓷巨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上海工业实验所工程师,1954年任轻工业部陶瓷处工程师,1956年在北京参加制定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任中国硅酸盐学会常务理事。1982年落实政策后主持全国陶瓷科研与管理工作。1988年退休,2000年病逝于北京。李国桢在半个多世纪的陶瓷科研生涯中,恢复了“五大名窑”,再现了“六大瓷系”,培育了唐山、邯郸、淄博、宜兴、醴陵、潮州、佛山、石湾等各大瓷区现代陶瓷科技创新的“五朵金花”,取得了我国“南青”与“北青”两大青瓷恢复划时代成就。他参与编著了《中国陶瓷史》,与郭演仪合著了凝聚他一生心血的巨著《中国名瓷工艺基础》,一生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中国白瓷的研究》《中国青瓷的发展和影响》两篇论文先后被收集在美国陶瓷协会主办的由著名陶瓷学家W.D.Kingery主编的《陶瓷与文化》丛书中。平顶山学院设立有以李国桢名字命名的陶瓷学院。
18.祁建华。郏县堂街镇人。1948年祁建华毕业于刘伯承、邓小平创建的中原军政大学,后任西南军区某部文化教员。他创造的《速成识字法》,八一电影制片厂以《祁建华的速成识字法》为题拍摄成教学片,《人民日报》1955年4月25日发表社论《普遍推广速成识字法》,引发了全国第一次扫盲运动,对于巩固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祁建华被誉为“继仓颉之后的第二大文人”“中国第二大圣人”“当代仓颉”。祁建华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扫盲委员会副主任,2001年8月22日病故于郏县。祁建华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官志》。《中国当代教育实验史》把祁建华创造的“速成识字法”划分为初创(1948-1952)、推广(1952-1957)、终止及余绪(1957-2000)三个阶段,在第一章中作专章介绍。“速成识字法”选入《新名词词典》。中央教育电视台《圆梦百年—中国义务教育百年纪实》第十六集扫除文盲专题报道了祁建华的“速成识字法”。2009年祁建华的“速成识字法”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的教育成果在中央电视台纪录片《辉煌六十年》中播出。
19.冯岭安。曾用名易泳,郏县城关镇南大街人。1945年考入西北大学,其间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翌年夏,西北大学迁西安后,他与进步学生一起举办学社,并主编《生活周报》,宣传进步思想和解放区的情况。1948年底,岭安毅然离开学校,冒着生命危险越过敌人的封锁线,进入延安大学学习。当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后,担任延安大学研究员、西北革命大学学报编辑、西北行政委员会办公厅秘书。1955年1月,任国务院秘书厅秘书。1973-1983年,先后任国家体委党组秘书和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台湾省体育工作者联络处负责人、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处长、副局长、局长,中央办公厅主任助理兼中直管理局局长等职。1983年4月,任中央办公厅副主任。
20.崔鸿林。郏县安良镇王平庄村人。1962年,在许昌一高应征人伍。历任战土、宣传干事、处长、副部长、长沙政治学院副院长,天津警备区副政委等职。1993年,被中央军委授于少将军衔。
21.张国栋。郏县冢头镇仝村人。1967年毕业于郏县高中。1968年2月人伍至1983年8月,在北京卫戍区警卫1师工作,1983年8月至11月在北京军区政治部工作,1983年12月至2001年4月在总政组织部工作,2001年5月至2006年10月先后任成都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任兰州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将军衔。
22.赵铁锤。郏县白庙乡赵庄村人。研究生,高级工程师,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1993年任平顶山矿务局党委副书记,1995年任平顶山管务局(平顶山煤业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中共平顶山市委常委。1999年调任国家煤炭工业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副局长,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