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郏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关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日期:2024-02-01

——202421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上

郏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雷建欣

 

各位代表:

受县政府委托,向大会提交郏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全县上下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全县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预计2023年,全县生产总值增长4.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5亿元,增长14.9%。

(一)坚持稳增长首要任务,经济运行整体向好

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举办惠企政策推送会、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惠企政策培训会,向400余家企业解读享受政策所需的条件、相关办理流程等具体内容,进一步扩大惠企政策的知晓度,确保企业应享尽享。12家企业免审即享省级满负荷生产奖励220万元,发放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奖补资金2798万元,成功创建全省新时代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实践创新示范县。开展银企对接活动15场次,新增贷款20.05亿元。

招商引资扎实推进。优化产业链招商责任体系,实行“链长负责+联盟会长企业”招商机制。开展“一链一图谱六清单”精准招商,累计招引项目85个,招引主导产业关联企业65家、总投资204.3亿元。利用省外资金289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 145%,签约投资50亿元的平煤硅基复合负极材料项目、投资10亿元的天玉建材项目,开工建设投资15亿元的牧光互补项目。

强化研判经济运行坚持实行“三预警一通报”制度,完善“主要经济指标评价体系”,建立部门会商研判机制,业务骨干下沉精准指导,对主要经济指标实行常态化运行分析研判,增强数据分析的精准性、科学性、有效性,全力保障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二)推进产业强县战略,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制造业发展提质升级。采取部门统筹、目标企业培育、政策倾斜扶持等方式方法,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晋规入库。全年工业企业晋规入库14家,全市第三,规上企业总数达到178家。科技创新助力工业企业砥砺奋进,成功创建省级“瞪羚”企业1家、“专精特新”企业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谋划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项目71个,工业投资累计增速17.9%,工业企业实施技改项目95家,覆盖率54.5%。

现代农业稳步提升。全年粮食种植面积达到94.5万亩,总产达到35.8万吨。实现烟叶种植面积10.3万亩,烟农收益3.3亿元,税收7168万元,受益群众3万余人。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稳定在14万亩,产量达到46万吨。新增绿色食品企业4家,产品7个,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3个,新培育市级农业龙头企业9家。

服务业发展亮点纷呈。隆重举办美食文化周暨郏县饸饹节,扎实推进“嗨吃文化节”“豫鉴美食”等各类促销活动,发放“爱心消费券”680万元。组织5家企业参加134届广交会,签订有效订单286个,交易成交额达到3500多万元。

(三)紧抓项目扩大投资,项目建设提质加速

机制推进作用明显实施项目建设清单化管理。严格落实“三个一批”要求,建立“八个一”工作台帐,坚持“五化”“五帐”工作法。严格落实“周调度、月推进、季观摩、年评比”工作机制,强化节点意识,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全年共下发督导函8次,协调解决项目用地、用电、用气、资金问题32件。

重点项目进步明显。全年组织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和观摩评比活动5次,新开工项目115个,总投资197亿元。省市重点项目34个,总投资601亿元,年度投资任务142.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60亿元,占年度目标的116%。纳入省“三个一批”项目26个,开工率、投产率、达效率分别达100%、78%、100%。荣获全市“三个一批”重大项目观摩、重大项目综合评价六县市“双第一”。

项目争取持续突破谋划储备政府专项债券项目125个,总投资157.5亿元,债券需求87.4亿元。已下达债券项目21个,发行债券资金9.47亿元。谋划申报2023年国债项目20个,总投资31.2亿元,计划申请资金23.5亿元,其中通过省发改委审核项目16个,总投资23.7亿元,计划申请资金17.5亿元,已下达第一批国债项目3个、资金1.61亿元。

(四)城乡建设全面提速,生态安全日益稳固

城市建设扩容提质市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完成铫期路、东坡路、张良路、中兴路等道路升级改造工程10公里。完成青龙湖二期、高速口三角游园及新妇幼保健院门前绿化提升改造。已建成街头游园3个,小微绿地2个。改造老旧小区4.1万平方米、老旧街区4万平方米。新设置社会停车场7处,增划停车位1300余个,新建电动汽车充电标准站5座、示范站1座、充电桩321根。

乡村振兴深入实施全年打造示范村118个、示范街巷1058条、五美庭院1.1万户,高质量完成户厕改造2000余户,成功申报第一批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5个。新建改建农村路网36公里。高标准完成了广阔渠和恒压灌区提质增效、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节水增效等项目建设,建成了总投资3.98亿元的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项目,治理区域面积121.2平方公里,受益群众8.9万人,得到省、市水利部门的高度认可。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年优良天数达到276天,出境断面水质三类地表水达标率91.6%。全面落实河长制,持续实施“一河一策”治理措施,加快河湖综合治理与水生态修复,全年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完成新造林2400亩,占全年任务目标的200%,完成森林抚育2万亩,占全年任务目标的134%。全年生态修复578亩,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五)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重点改革进一步深化。创新“标准地”出让和“交地即发证”“交房即发证”模式,共出让标准地8238.7亩,实现联合验收发证1135本,交房发证2387本。按期完成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创新重塑县医疗健康集团管理体系。狠抓企业投资承诺制改革,上报“双公示”信用信息1万余条,信息合格率100%持续推进“一窗通办”改革,精简人工单一事项窗口,优化整合设立大综合、医保社保联办、不动产、公安、人社、税务、企业服务等8个综合受理专区,最大限度实现专区综窗全科无差别审批服务。探索实行“一网一门一窗一次”办理模式,推动27个单位1847项申请类事项进驻窗口。

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明确28个营商环境指标分包的县领导、工作专班责任单位和相关单位职责,385名助企干部联系帮扶419家企业,为全县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奠定坚实基础。落实有诉即办,通过5种渠道收集问题,累计协调解决各类问题435件,企业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大力宣传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政策。创新开展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双证联办”业务,为企业压缩时间成本开展“电子证照应用”“一业一证”“证照联办”等多项改革,提升了办证便利度;开展不动产“带押过户”新举措,构“金融+不动产”登记服务信息平台,实现住房转移和抵押变更登记“一个入口、两笔业务、合并办理、同时登簿”。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7500余户,实有市场主体突破5万户,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得到进一步激发。

(六)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民生保障稳步改善

社会保障稳步提升通过“春风行动”“金秋招聘月”等就业服务活动,共开展各类招聘活动45场,提供就业岗位1.7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7000余人。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2.6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万人。持续推进参保扩面工作。全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8.04万人、2.85万人、3.17万人。大力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累计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3.2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1.6万人。化解问题楼盘10个。紫东源、中金大都汇等2个保交楼项目完成交付。持续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全年及时足额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1亿元。为全县315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生活补助资金371.25万元;为36名年满18周岁在校就读的大中专以上学生资助资金31.2万元。

民生事业全面推进启动撤点并校工作,整合教育资源,撤并教学点12所,调剂教师47人,分流学生323人。积极改善城乡基本办学条件,改扩建安良镇中、冢头小李庄小学等学校19所,开工建设教师周转宿舍60套。高标准、高起点建成了堂街镇、茨芭镇、安良镇中心敬老院,全县养老服务事业迈入新阶段。建成社工站15个,实现全县覆盖。在全市率先实现县域办好“三所医院”目标,基层卫生健康工作入选全国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安全底线巩固筑牢。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安全生产“六查一打”专项行动等整治活动,全县各级各部门共出动执法检查人员3.68万余人次,检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企业2.76万余家次,排查治理各类隐患1.1万处,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总的来看,在复杂严峻的宏观形势下,全县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发展,但当前我县经济恢复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一些矛盾和困难依然存在:一是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国内经济运行较去年同期放缓,经济发展由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传统产业、新兴产业面临优胜劣汰的艰难选择,各地在投资、市场等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县由于自身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经济竞争力不强,尽管主要指标增速处于合理区间,但稳增长的任务依然艰巨。二是产业转型升级进展缓慢。全县现有优势产业规模小、层次低、链条短,缺少龙头企业和高、精、尖产品,企业整体抗风险能力不高。传统产业竞争优势不突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规模以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偏少,部分重点项目未按时序进度建成投产,导致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阵痛明显,新兴产业虽然培育力度明显加强,但其发展壮大仍需要有一个过程。三是发展要素制约依然明显。刚性支出急剧增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在兜牢“三保”支出基础之上,才能兼顾其它项目支出,项目建设资金不能很好保障,政府投资项目需量力而行。各方面各类人才缺口大,我县人才结构性短缺问题突出,人才储备缺口较大,人才引进、培育、使用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群策群力,在今后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

二、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落实省委、市委全会及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锚定省委“两个确保”“十大战略”,市委“壮大新动能、奋进百强市”目标,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郏县实践,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跨越赶超争先晋位新篇章。

今年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6.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进出口总额保持平稳增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单位GDP能耗与“十四五”目标统筹衔接。

三、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全力升级产业体系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围绕重点产业链培育,分链遴选“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关键节点企业,精准制定产业链“一图谱六清单”及三年行动方案,全面跟踪推进,实施动态管理。培育省级以上创新平台3家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以上、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以上、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5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以上,实施技改项目20个以上。

深入推进农业特色化。着力抓好优质果蔬菌发展,面积稳定10万亩左右。完成18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任务。确保全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94万亩以上、总产36万吨以上。加快推进郏县红牛研究院建设,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年内新增肉牛2.4万头。稳固烟叶种植面积,力争烟叶税收8000万元。争取新增省级龙头企业1家以上、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以上、“一村一品”专业村1个以上。加大品牌培育力度。争取全年新申报绿色食品3个以上,名特优新农产品3个以上,河南省知名农业品牌2个以上。

持续推进服务业现代化。做大做强电商交易,鼓励跨境电商蓬勃发展,引导外贸企业“上线触网”,稳定出口份额。加快古渡妙境、三郎妙境精品民宿建设,推动“郏乡有礼”文创产品提档升级,打造更多更有品质的文旅项目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建3A级旅游景区12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镇、省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1—2个。

(二)努力扩大有效投资

强化招商引资。推行产业链“链长+链主企业”“双长制”等各类联动工作机制。在经济科技发达与我县产业关联度高的地区挂牌建立郏县招商联络处,承接产业转移。筛选拜访懂产业发展、企业资源多、行业把握准的科研机构或专业团队,找准符合我县产业发展的重点招商区域、重要对接企业,全面开展委托招商。全年利用省外资金200亿元以上,招引项目60个以上,其中亿元以上且固定资产投资8000万元以上项目不少于70%。重点产业关联项目、年内招引落地开工项目不少于80%。

狠抓项目建设。紧紧围绕“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设施和区位优势”精准谋划项目,储备招引更多具有引领性、带动性、支撑性的大项目、好项目。接续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谋划实施重点项目60个以上、总投资300亿元以上,争取省、市重点项目30个以上,总投资200亿元以上,年度计划投资90亿元以上。

促进投资增效。积极围绕“装备制造、医药、食品”等主导产业,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各类金融工具,紧盯国家和省市投资导向,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谋划储备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27个、总投资16亿元,专项债券项目储备80个以上、资金储备70亿元以上。争取上级政策性项目资金13亿元以上,新增政府债券资金10亿元以上。

(三)奋力提升改革成效

持续推动改革攻坚。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5家、家庭农场20家。开展新型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力争全年新增县级以上示范合作社10家,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10家,年报公示率达到90%以上。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聚焦“六全”,构建以评促改、政务失信治理、政企沟通、企业权益保护四个闭环,打造“六最”营商环境。对照重点改革任务,加大跟踪问效力度,使更多惠企利企改革举措稳步实施,全力推进全县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工作的浓厚氛围。

持续强化要素保障。积极争取用地指标,有效盘活利用闲置土地、厂房,为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建设、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充足的用地需求。积极协调环境容量、用能、用水、用气等指标,加强金融服务企业用工、运输、销售等保障,为项目建设破解要素瓶颈

(四)着力统筹城乡发展

加快打造美丽县城。扎实开展城区绿化养护及10个广场游园各类便民设施维护升级,营造宜居、优美、舒心的人居环境。持续开展国家园林县城复验工作,挖掘立体绿化、屋顶绿化建设项目,因地制宜建设口袋公园、小微绿地升级改造。

加快建设和美乡村。对标“千万工程”,深入开展人居环境“百千万”示范创建活动,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新打造示范村100个、示范街巷1000条、五美庭院10000户,市级和美乡村示范片区1个、市级和美乡村示范村5个、市级和美网络样板站点50个。持续开展“一村万树”示范点建设,绿化任务190亩,建成示范区1个、示范点3个。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5公里以上。推进焦平高速郏县段、凤翔大道西段改建等5个项目建设。争创全省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

(五)强力推进生态治理

推进污染防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协同推进减污降碳,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围绕“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持续开展水、气、土综合治理。

加强生态保护。深入实施城乡黑臭水体消除行动,开展重点河流断面、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专项治理,推动水环境质量稳定向好。按照宜乔则乔、宜灌则灌的原则,开展植苗造林和直播造林,对山区生态修复“适宜造林”地块造林1120亩。坚持边开采边治理边修复,加大矿山生态保护力度,全年实现治理面积500亩以上。打造省级绿色矿山4个。

(六)倾力增进民生福祉

完善保障体系。认真落实各项促就业稳岗政策,加强宣传,提高政策送达率和知晓度,多措并举做好稳就业工作,积极提升就业服务质量,确保政策落地见效。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00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050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70人,支持返乡入乡创业2550人,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900万元以上。持续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新增技能人才8100人。严格落实治理拖欠工作责任制,加强督导检查,对欠薪问题实施集中专项治理。  

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推进长桥镇第一实验小学、县实验幼儿园建设项目,确保9月份顺利建成投用。整合上级项目资金,积极改善城乡基本办学条件,改扩建李口镇初级中学、第一实验中学,规划建设茨芭镇实验小学。谋划建设高职大专院校,启动县科技中专搬迁。加快推进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建设进度以及社区养老场所的建设和提质增效工作,优化推进农村幸福院工作,打造亮点农村幸福院。全力打造“一老一小”健康服务体系,实施托育服务能力倍增行动,推进托育服务进社区、进家庭。以基层综合试验区建设为抓手,分别建成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省市级重点专科2—4个。

提升安全能力。不断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狠抓安全生产各项措施落实落地。重点抓好煤矿、非煤矿山、危化品、建筑施工、交通运输、消防安全、校园安全、文化旅游、特种设备、城镇燃气、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工作,统筹做好社会治理、基层“三保”、食品药品监管等各领域工作,积极争创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省级法治政府示范县,确保全县社会大局安全稳定。

各位代表,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做好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县委工作要求,自觉接受县人大监督,认真听取县政协意见和建议,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担当尽职、奋勇争先,为奋力谱写郏县高质量发展跨越赶超争先晋位新篇章而团结奋斗!

版权所有:郏县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郏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375-5161058 网站标识码:4104250001
ICP备案号:豫ICP备17048361号-1  豫公网安备 410425020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