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7日在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郏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姚灿锋
各位代表:
受县政府委托,向大会提交郏县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9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文旅富县、实干兴县,积极破解发展难题,奋力建设“‘厚重’郏县、实力郏县、健康郏县、和美郏县、文明郏县”,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一)经济指标平稳增长。2019年全县生产总值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9.6%,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67亿元,增长9.6%;税收收入6.78亿元,增长9.5%,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例达到7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6.3亿元,增长11.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22元,增长8.8%。
(二)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农业农村蓬勃发展。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45.6万亩以上,粮食总产达到33.3万吨。种植烟叶6万亩,累计收购烟叶844万公斤,实现税收4959万元。全力支持红牛产业发展,成功申报省级红牛现代农业产业园,获得省级扶持资金3000万元;新建红牛养殖场14座,新增畜位5240个;郏县红牛入选首批中国农产品区域供应品牌。按照“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农村“三变”改革,54个行政村挂牌成立“五大合作”合作社。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1家,市级合作社数量全市第一。新增省市名优农业企业及知名品牌10个。益农信息社手机使用量和农产品交易量全省第一。工业转型深入推进。出台《郏县2019年推进工业“三大改造”攻坚实施方案》、《郏县支持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发展若干政策》等文件,积极推进工业“三大”改造。围绕“铁锅、陶瓷、机械制造”等产业实施智能化、技术化、绿色化改造项目66个,总投资56.6亿元。平煤机智能焊接及美伊金属材料表面处理项目被评为全省工业机器人“十百千”示范应用项目,全省智能制造观摩现场会在我县召开。成功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1家。产业集聚区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9个、清退企业12家,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11.4亿元,实现税收3.5亿元,荣获河南省2019年产业集聚区金星奖。服务业活力持续增强。成立了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和文化旅游产业、商贸物流业、金融业、健康养老业、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数字创意产业、房地产业、教育培训产业、服务业发展综合评价等10个工作专班,全力推动服务业快速繁荣发展。完成县镇村三级电商服务网络搭建,阿里巴巴天猫店实现乡镇全覆盖,农村淘宝电商平台交易总量9.4亿元,成功列入河南省电商进农村示范县。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蚂蚁金服普惠金融项目累计授信8.2万人,贷款7.5亿元。承办了13省目的地旅游业联盟大会,在央视七套播出了《乡土中国·品味郏县》专题片,郏县文旅知名度不断提高;积极开展十大美景、十大美丽乡村、十大美食、十大特产、十大特色门店评选活动,文旅资源得以进一步挖掘,文旅品牌更加丰富,全年接待游客及旅游收入分别增长68.3%、19.7%。
(三)三大攻坚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成果显著。全年出列贫困村8个,脱贫1342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44%。积极搭建“互联网+医疗健康”市县乡村四级互联网医联体,行政村卫生室和合格村医配备率达到100%,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医疗服务模式得到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和省委书记王国生的肯定。教育扶贫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4379人次、402.7万元,杜绝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学生因贫辍学。改造“四类对象”危房397户,超额完成省定任务,实现农村危房动态清零。377个行政村饮水安全全部得到保障,农村地区278个行政村全部实现集中供水。制定产业奖补政策16项,贫困群众产业增收措施全覆盖,县财政投入红牛产业发展扶持资金2655万元,贫困村光伏电站收益457万元,建成生猪“千头线”11条,培训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180名。建成68家农村幸福院,贫困独居老人日间生活照料得到保障。围绕红牛养殖、烟叶种植、光伏发电等积极发展集体经济,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村庄219个。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562万元,建设扶贫项目61个,当年建成项目58个,投入资金同比增长26.3%。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开展了非电行业提标治理(中联天广水泥)、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治理、工业炉窑专项治理、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治理、工业锅炉综合整治、铸造行业深度治理等6项整治活动,空气优良天数201天。城市集中式饮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和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建成北汝河橡胶坝4座,新增蓄水量1400万立方米。累计完成造林6.1万亩,占省市下达目标的153.3%。投入资金2亿元,修复及补偿矿山生态2.5万亩,郏县矿山生态修复模式在全国推广。高质量承办了全省国土绿化“六化建设”现场会,受到了省市党委政府的高度评价。累计完成造林6.1万亩,荣获“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集体”,成功创建“河南省森林城市”。实施“双替代”供暖1.5万户(龙山街道、东城街道实现全覆盖),占全市整体任务的四分之一,向群众发放补贴3721万元,受到省市通报表扬。完成煤炭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市定任务。风险隐患有效防控。加强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建立健全债务风险处置机制,强化了隐性债务的动态监测,债务率控制在省定标准以内。严厉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9起案件已司法审结7起。8个问题楼盘纳入化解程序,盘活不良资产20亿元。
(四)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县级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91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205%。其中,总投资10.7亿元的高低压电气产业园、总投资4.5亿元的郏县实验高中、总投资2.7亿元的中医院中医综合楼、总投资3亿元的智信电器年产10万台变压器、总投资1.3亿元的邵南电子汽车电子配件生产线等项目进展顺利;平郏快速通道生态廊道项目通过验收;八一路实验小学、新城小学建成使用;县医院迁建、妇幼保健院病房综合楼等项目完成主体工程;郑渝高铁郏县站于2019年12月1日正式通车,郏县迈入高铁时代!工程历时3年,完成投资25亿元,铺设高铁线路19.2公里,高铁站房及站前广场、公共停车场、景观绿化、道路亮化、站前大道等设施建成投运。2018年棚户区改造东西安置区工程81栋住房楼封顶15栋,2019年棚户区改造友谊路安置区工程、南大街南安置区工程开挖率分别达到87%和72.1%。
(五)城乡发展协调推进。城市品质明显提升。打通广场西路(行政路至文化路)、南二环(枣庄至辛庄)等道路5条,升级改造主要路段交通路口7处。争取老旧小区改造项目3个。完成护城河截污纳管工程,建立了城区河道污水巡查治理工作机制。新建侯公公园、八一路游园、南后街游园、南大街游园等公园游园10座,新增绿化面积11.8万平方米,补植道路绿化3.3万平方米,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城区管理更加精细。出台了《城区精细化管理实施意见》,围绕“市容市貌、门前五包、交通秩序、门头管理”等方面,细化管理标准39项。设置钟点市场6处、公共停车位9550个,加大治理广告张贴、餐馆油烟、违规停车,市容市貌得到有效改善。荣获2020—2022年度国家卫生县城。农村环境较大改观。围绕省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以“双百村”建设为抓手,细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指标19项,全力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双违和一户多宅治理等重点工作,2019年改造农村户厕3万户,整治问题土地近2万宗(面积1.2万亩),治理“一户多宅”1.1万处(面积3000亩),利用清理土地打通“断头路”413条,建设游园、广场795处。完成东灵线郏县至襄县段、郑淅线郏县至禹州段工程。建成村村通班车动态监控中心系统,安装了候车亭396个,荣获“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示范县”“全省四好农村示范路”等称号。
(六)改革开放持续深化。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全力抓好省“放管服”审计问题台账整改,全面落实行政审批、商事制度、民生服务、互联网+政务服务等领域改革事项,累计取消证明材料68项,清理规范中介服务22项;企业登记审批事项减少85%,办理时间压缩到1个工作日;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分类受理率达到80%以上;全年减免优惠税费1.5亿元。完善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机制,建立了重点企业保护制度和承诺服务制度,明确了服务职责和服务人员,全力解决政策落实、承诺兑现、政务服务、规范收费、监管执法、诉求解决、发展环境等问题,被《中国民生周刊》授予营商环境示范单位。积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完成试点面积10.2万亩,9月25日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第一期专项培训班在我县开班,武国定副省长出席并作动员报告。提升招商引资成效。紧盯“五县建设”发展目标,制定“四张图谱”,实施“四个拜访”,围绕“装备制造、医药”等主导产业,“铁锅、陶瓷”等传统产业,“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特色餐饮”等优势,坚持大员招商、组团招商、驻地招商、节会招商,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及时完善项目前期手续,加快推动项目落地,以招商引资高质量和项目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落地亿元以上项目30个,全年实际利用省外资金176亿元,同比增长9%,完成市定目标任务的115.8%。
(七)民生福祉不断增进。民生实事进展顺利。坚持就业优先战略,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7096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83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726人。基本医疗保险报销2112万元,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为1.4万名80岁以上老人发放高龄津贴932万元。新生儿“两病”筛查率达到98.2%,妇女“两癌”筛查率均达到100%。建设通村公路25公里,新增通村客运班线12条,客运班线通村率实现100%。完成王集乡徐庄、堂街镇圪塔王、堂街镇张沟村等5个行政村薄弱电网改造。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举办了郏县第八届地方优秀剧团展演、“农信杯”第28届民间艺术表演赛等文化活动。郏县大铜器表演队受邀参加“中原古韵·第十届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在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评估中被评定为优秀等级。高中阶段教学质量持续提升,本科一批上线人数增长10.2%;二本上线人数增长21.2%。荣获“市十运会总积分第一名”。高质量完成第四次经济普查工作。“互联网+医疗健康”医联体就诊模式被评为“2019年度中国民生示范工程”“河南医改十大创新举措”,累计服务群众1.5万人次。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荣获国家级“爱婴医院”。社会保障统筹推进。完善了县福利中心、救助站、乡镇敬老院等机构的消防器材、远程监控、应急管理设施。登记留守儿童3423名、困境儿童1836名,开展了“关爱儿童、益路同行”主题活动。认真落实保供稳价工作部署,全力保障民生商品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成功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县。围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狠抓各项应急政策落实。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突出做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县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形势稳定。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一些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缓解,新旧动能仍在转换过程中,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还不少:一是转型发展步伐不快。产业结构不优,服务业占比偏低,与省市水平差距较大。工业层次低,铁锅、陶瓷等传统产业缺乏有影响力的品牌和龙头企业,产品附加值偏低,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二是环保与经济发展矛盾凸显。工业企业个头小、发展速度不快、质量效益不高,极易受到环保政策的影响,生态环境、资源保护与企业生产运营之间仍然存在矛盾。三是财政收支矛盾加大。税收缺乏骨干税源支撑,财政增收后劲不足,随着刚性支出的增加和减税降费的深入推进,财政收支矛盾较大。四是特色优势发挥不够。千年古县、长寿之乡、书法之乡、红牛之乡的品牌知名度不高,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五是发展缺少大项目支撑。主导产业和传统产业缺乏龙头型、基地型、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企业技改和技术创新项目不多,工业园区缺乏创新平台、金融平台项目,康养、文旅等特色产业项目招引不够。
二、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目标,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持续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文旅富县、实干兴县,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年、招商引资年、营商环境优化年、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保持全市先进位次,巩固全省第一方阵,推动“厚重”郏县、实力郏县、健康郏县、和美郏县、文明郏县建设迈向新台阶。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进出口总值平稳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5%以内,城镇新增就业5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2%以上,环境保护等约束性指标完成市定目标任务。
在具体工作中,要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定发展信心,紧盯“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工作目标,落实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目标和分类指导意见,按照“重点发展县(市)”发展导向,突出特色高效,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抓好项目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招商引资、经济运行监测等关键重点,全力推动“五县建设”。一是着力稳定粮食生产。保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对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实施精细化管理,积极推进农业新技术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粮食作物基本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二是着力抓好特色优势。围绕装备制造、医药、铁锅、陶瓷等主导产业和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延链补链,创建名优品牌,努力提升产业层次和产品附加值。推进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在产业培育上再聚焦,集聚环保包装、高低压电气、阀门管件、大数据等产业企业,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让特色优势强起来,擦亮“长寿之乡”“千年古县”文化品牌,发挥“文旅康养、生态环境”等资源禀赋,找准路径、发挥优势,增强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三是着力抓好绿色发展。突出绿色引领,坚持生态立县,持续优化生态环境布局,拓展绿色空间,坚决抓好污染防治,培育壮大绿色经济。大力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加快矿山生态修复,抓好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一期、恒压灌区提质增效工程、眼明泉森林公园、北汝河湿地公园等工程建设。四是着力抓好城乡统筹。始终把城乡贯通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的发展的关键,打造以县城为龙头、中心镇为节点、乡村为腹地的发展新格局。推进城乡产业分工一体化,县级布局产业集群,乡镇引进龙头企业,农村发展特色种养。推进城乡规划布局一体化,统筹好百城提质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乡交通、供排水、通信、天然气、垃圾污水处理、绿化亮化等设施。五是着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始终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大力促进“健康郏县”建设,加快教育倍增工程进度,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全力以赴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三、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在常态化防控中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更加自觉地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危中寻机,主动应变求变,加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持续扩大有效投资,着力扩大内需,千方百计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疫情造成的损失夺回来,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平稳有序发展。毫不懈怠抓好疫情防控。落实好属地责任、行业监管责任、企事业单位主体责任,切实把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落细落实。坚持群防群控,强化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管理,做好社区和公共场所常态化科学精准防控,做好医务人员防护,筑牢社区防控安全屏障。创新爱国卫生运动的方式方法,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完善公共卫生设施,大力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落实惠企政策。下大力气减轻企业经营负担,切实落实减税降费、援企稳岗、融资支持等各项扶持政策。充分发挥首席服务官制度优势,加大企业纾困工作力度,“一企一策”搞好服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稳住经营。有效扩大投资。紧抓疫情带来的新增中央投资、政府专项债等政策机遇,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围绕“公共卫生、市政设施、老旧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等领域申报、开工一批投资项目。加快谋划实施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慧城市等新型基础设施项目,构建适应智能经济、智能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设施体系。激发消费活力。策划一批农业采摘、文化旅游、夜间经济、特色餐饮、产品促销等商业活动,激发居民消费活力;支持互联网+文化、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办公等新兴消费壮大,加速促进云业态、新模式形成消费新动能;擦亮“长寿之乡”“千年古县”文化品牌,发展“旅游+”农耕体验、特色工业、清真茶食、健康养老等产业模式,让文旅消费更好支撑经济平稳运行。
(二)加快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层次。全力推进三大改造,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促进传统产业绿色、集聚、高效发展,努力实现铸铁锅产业铸造自动化、抛光自动化,陶瓷产业喷涂、搬运、包装自动化,机械装备和电气制造切割、焊接自动化,环保包装全链条自动化。实施“三大改造”重点项目20个以上,创建省级绿色企业1家,省级智能车间1个。推进郏县渤海铁锅交易中心项目落地。推动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完善“管委会+公司”开发运营模式,完善产业集聚区项目建设管理办法,提高项目亩均投资强度,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以上,主营业务收入130亿元以上。持续实施腾笼换鸟,清退僵尸企业3家以上。推进“区中园”建设,建成高低压电气产业园一期和环保包装产业园,积极推进阀门管件产业园和大数据产业园项目进度。突出特色发展。坚定不移实施文旅富县,围绕姚庄乡、薛店镇吕沟村、冢头镇李渡口村发展民宿经济,围绕茨芭镇山头赵、黄道镇王英沟培育民俗风情游,围绕任氏瓷业、华邦铁锅等企业打造工业游线路;加快知青二期工程建设。争创姚庄乡4A级、眼明泉森林公园4A级旅游景区。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支持电商、金融、创意设计等服务业快速发展,做大做强总部经济。充分发挥“长寿之乡”、“千年古县”优势,积极推进健康养老产业发展。依托特色餐饮街、体育场、公园、图书馆、游乐场等,发展“夜间经济”,积极繁荣消费、扩大内需。构建创新体系。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强化企业和科研院所、高校的创新资源整合共享。深化与平顶山学院的战略合作,加强在陶瓷、高低压电气、高效种养、融媒体建设等领域合作,加快建立以高质量发展需求为引导,科研院校和企业“资源共享、创新同步、注重实效、共谋发展”的创新体系。打造生态优势。紧盯“绿满郏县、绿秀郏县、绿美郏县、绿富郏县”工作目标,完成造林5.1万亩,其中,山区绿化2.7万亩、农田防护林0.4万亩、乡村绿化美化0.6万亩、生态廊道提升0.3万亩、特色经济林0.6万亩、公益林0.5万亩。强力推进煤炭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按时完成集中供暖和清洁能源替代市定目标任务。加快推进马头崖32MW分散式风电等项目建设进度。
(三)强化重点项目支撑带动。牢固树立“谋划一批、包装一批、招引一批、争取一批、开工一批、建成一批、盘活一批、清退一批”的工作思路,切实发挥项目建设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拉动作用。全年实施省市重点项目35个,总投资355亿元,年度完成投资116亿元;计划新开工重点项目59个,建成重点项目26个。加快产业类项目建设。开工建设贯通农博城、红牛现代产业园、中联天广水泥商砼预制构件、铭智鑫综合旅游开发、绿水青山田园综合体、光大钢构年产2万套装配式集成箱房、立可达医疗用品二期、圣光熔喷布及新增医用口罩生产线、天翼捷年产5万台特高压隔离开关等项目;全力推进高低压电气产业园、平煤机智能机器人柔性焊接生产线、微医互联网+医疗健康、聚鑫源蔬菜加工生产线、海瑞祥年产15万吨改性塑料、宜鑫陶瓷地砖生产线、大山机械产2000台(套)定制机械设备等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年内建成投产。加快百城提质项目建设。积极推进高铁站区后续工程建设。开工建设郏景路南延、游客服务中心、历史文化街区、一高综合楼、二高综合楼、崇文路中学、八一路中学、老年养护院、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社会足球场、城市公厕等项目。建成北汝河湿地公园、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工程,确保实验高中秋季招生。建成2018年棚户区改造项目并交付使用,完成2019年城市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年度建设任务。抓好龙山大道、张良路、东坡路等道路升级改造。加快城乡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应急体系建设方面,依托圣光集团打造国家级医用应急物资生产基地、储备基地,提升医用口罩、防护服、护目镜、消毒剂、红外温度检测仪等应急防护物资的生产储备能力,力争进入国家级医用应急物资战略储备体系。道路交通方面,开工建设北三环(青龙东路),加快S233焦桐线郏县段工程进度,按照“通村入组”标准完成年度农村公路建设任务,启动郑栾高速郏县高速口扩容,确保三洋铁路西延工程郏县段开工建设。水利设施方面,努力争取国家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建成汝水南调(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启动广阔渠和恒压灌区提质增效工程。电网信息设施方面,开工建设郝庄110千伏输变电工程、苏园-卢寨110千伏线路工程及110千伏卢寨变电站扩建工程。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实现城区5G网络连续覆盖。
(四)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做强农业产业。建设高标准农田8万亩。对43.2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实施精细化管护。种植强筋小麦5万亩。努力振兴郏县红牛产业,加快红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持续提升烟叶质量,结合整村整乡土地流转,打造烟叶种植小镇。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验区建设,大力发展林产品经济和富硒农业,把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做大做强。积极推进农业品牌建设,新增“三品一标”3个以上。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制定村级“三资”管理办法,推行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和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新增家庭农场10个、农民合作社20个。加快推进水价改革,完善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政策,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整乡推进。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挡升级,健全多元投入机制,促进路水电气等城乡基础设施一体规划、互联互通,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围绕“双百村”创建,做好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持续开展“三清一改”、“双违”、“一户多宅”整治。全年完成38个村户厕整村改造,建设“四美乡村”33个。
(五)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精准落实脱贫攻坚各项政策,加快推进产业扶贫,全力解决剩余1570户2614名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掉一户、不拉一人。全面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开展行业政策落实回头看行动,坚持做好危房排查鉴定,确保农村危房动态清零;优化推广农村幸福院、“分散供养五保+邻里照护”等帮扶模式,持续动员农村党员、爱心人士、村级妇联“四组一队”参与邻里互助。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完善15个乡镇街道和60个贫困村、30个重点村的特色产业体系。坚决打击不履行赡养、抚(扶)养义务和恶意骗取补贴等行为。高度重视扶贫问题整改,对上级检查和自查发现的问题,开展“拉网式”排查,确保全面整改落实。坚定不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加强对“散乱污”企业、建筑工地扬尘、企业违规排放等污染源的排查监管,PM2.5平均浓度达到47微克/立方米以下,PM10平均浓度达到82微克/立方米以下,确保完成年度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地表水Ⅲ类水质比例达到80%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质量达标率100%,城区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加强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实施土壤修复工程,建立污染防治体系,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全年新增造林面积5.1万亩。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稳妥处理政府债务风险,坚决遏制政府隐性债务增量。支持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加大对小额贷款、融资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的监管,有效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处置不良资产,改制组建农商银行。增强企业忧患意识,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加强市场监测,加强监管协调,切实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深入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启动“营商环境优化年”活动,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商事制度改革、民生服务、互联网+政务服务等领域的改革,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一次办妥”,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着力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常态化监测服务机制,显著提升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高标准做好迎接国家、省、市营商环境评价各项工作,以评促改、以评促优,推动营商环境全面提升。更大力度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依法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营造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促进企业家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作用。实施企业家成长培育计划、科技人才引进计划、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努力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平,在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创业创新和新动能培育上发挥更大作用,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促进融资便利化,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开展高水平精准招商。聚焦我县主导产业、优势产业、传统产业,抢抓宏观政策,抢抓中部崛起、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十四五”规划编制、“新基建”包括新冠肺炎疫情催生的新业态发展等一系列战略机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严把招商引资项目质量关,努力引进产业好、品牌强、税收高、技术新的企业;及时完善项目前期手续,加快推动项目落地,以招商引资高质量和项目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全年新开工10亿元以上项目2个,亿元以上项目25个,实际到位省外资金180亿元以上。
(七)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围绕新增城镇就业、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质、妇女“两癌”、产前和新生儿疾病筛查、提高困难群众、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水平、做好城乡居民“米袋子”“菜篮子”保障、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施农村公路“百县通村入组”工程,持续推进农村电网建设、加快建设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全力办好民生实事,推动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扎实做好就业工作。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强对城镇各类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帮扶,全力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孵化园和示范项目、示范园区建设,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00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3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000人。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实施“教育倍增工程、全面改薄、普及高中教育攻坚规划”等教育重点工程,努力改善城乡基本办学条件,优化教育布局。实施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延时服务”。强化推进县域医疗联合及专科共同体建设,不断提升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完成永胜小区、天广小区、广厦社区3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加强城乡电网建设,提升线路运维水平,提高电力公共服务能力。完成妇幼保健院新址、中医院中医综合楼年度建设任务。开工建设美术馆、科技馆、展览馆。全力推进健康促进创建工作,确保国家级健康促进县通过验收。推动县域综合医改工作提质增效,县内就诊率达到90%。加快实施社会足球场建设项目。开展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城乡低保、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资源,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积极探索村级幸福院老人护助管理模式,确保幸福院规范安全健康运转。高标准完成两癌免费筛查。全力以赴做好以猪肉为重点的“菜篮子”产品保供稳价工作。关爱保护困境儿童、留守儿童,依托县社会福利中心强化好弃儿、困境儿童的托管,及时对残疾儿童进行医疗救助和康复治疗。加大保供稳价工作力度,采取提高农副产品自给率,落实政府补贴,保持民生商品市场价格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持续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打造食品安全示范街,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多元化解机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健全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切实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八)高水平编制好“十四五”规划。高水平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深入研究分析“十四五”时期我县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特征、重大机遇和突出矛盾制约,科学提出“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工作思路、重点任务,给社会良好预期,激励全县上下努力奋进。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文化旅游资源、社会事业等各类规划与“十四五”规划的衔接,确保“多规融合”,实现全县发展一本规划、一张蓝图。谋划储备一批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紧贴我县发展实际、符合广大群众切身利益,投资规模大、市场前景好的重大项目,争取更多项目纳入省市项目规划盘子,为全县“十四五”规划实施提供项目支撑。
各位代表,做好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和支持下,坚定发展信心,保持进取状态,强化质效意识,努力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为建设“厚重”郏县、实力郏县、健康郏县、和美郏县、文明郏县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