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县人民医院健康科普
发布日期:2022-09-30

常见疾病健康教育、麻疹防治小常识

一、麻疹概况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易感率高。临床特征有发热、上呼吸道炎症、口腔内麻疹黏膜斑,全身红色斑丘疹,得病后可获终身免疫。本病传染性极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现在麻疹改变了以往冬季流行的规律,成为全年散发的疾病,发病年龄也从5岁以下的婴幼儿转向主要为8个月以内的婴儿及14岁以上的青少年为主。另外,其临床表现也不典型,多为轻症,这些都给麻疹的诊断造成了困难。

二、临床表现

发病前10-20日有麻疹接触史,无麻疹疫苗接种史。前驱期发热急,同时有咳嗽、流涕、打喷嚏、两眼畏光等重感冒表现。1-3日两颊黏膜出现麻疹黏膜斑。发热3-4日后出疹,皮疹为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但部分皮疹可融合。先

见于发际、耳后、头面部,渐延及躯干,四肢,最后达手心足掌,3-5日内出齐。体温39-40℃,咳嗽加重,卡他症状明显。精神萎靡,胃纳差,有时出现轻度腹泻及呕吐。恢复期时体温下降,呼吸道症状减轻,全身情况好转。皮疹按出疹顺序隐退,局部有糠麦样脱屑浅褐色色素沉着。病程中应注意有合并肺炎,喉炎,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表现,极少数病例并发脑炎。

三、麻疹的预防

1、预防麻疹的第一步是要隔离传染源,做到患儿在家不出门,不让易感者(未出麻疹、未注疫苗者)与患儿接触。麻疹病毒十分脆弱,离开人体在流动空气中或阳光下20分钟即无传染性。所以消毒患儿居室并不困难,只要开窗通风3小时即可。患儿被褥可在阳光下曝晒消毒,用品家具用肥皂水洗擦就可达到消毒目的。

2、综合预防措施发现麻疹病人应立即报告疫情,并及时隔离病人至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延至10天。凡接触患者的易感儿应检疫3周,并根据情况给子自动免疫或被动免疫,接受免疫制剂者,应延长检疫至4周。

3、在麻疹流行期间,不要到公共场所逗留,尽量减少外出机会,易感儿童不串门,学校或托幼机构应加强晨间检查,对可疑者应隔离观察。

4、保护易感者,预防麻疹最好的方法是注射麻疹疫苗,对儿童或未患过麻疹的人员都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一旦有流行,托幼机构应加强晨检或暂停接送,隔离检疫。对体弱多病及营养不良的儿童进行重点保护。麻疹疫苗免疫程序:初种足8个月龄,18至24个月龄复种一次,6岁儿童再加强1剂。

急性肠道传染病

一、急性肠道传染病的主要病因

1、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包括细菌性痢疾、伤寒与副伤寒、霍乱三种。

2、它们分别由痢疾杆菌、伤寒与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引起。

3、通过粪一一口途径进行传播。

二、急性肠道传染病的主要症状

1、细菌性痢疾: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严重的表现出高热、惊厥、循环衰竭等中毒症状。

2、伤寒与副伤寒:持续发热,相对缓脉,肝脾肿大,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玫瑰疹及白细胞减少,主要并发症为肠出血,肠穿孔。

3、霍乱:剧烈腹泻,继而呕吐,大便为米泔水样,迅速出现脱水和周围循环衰竭,患者呈“霍乱面容”,呼吸短促,脉博细弱,血压下降,腹直肌和腓肠肌痉挛性疼痛,少尿、无尿、肾功能障碍。

三、自我保健要点

急性肠道传染病夏季多发,凡是有腹泻、呕吐症状的病人均须:

1、及时送医院肠道传染科就诊,并作大便培养。

2、控制传染源:对病人要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急性期病人的餐具、衣被应煮沸消毒,尿粪应加其量的1/10的漂白粉搅拌后放置24小时再弃去。炊事人员要彻底治愈后才能恢复工作。

3、切断传播途径:搞好三管一灭,即管水、管粪、管饮食及消灭苍蝇。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防止病从口入。不吃生冷不洁蔬菜瓜果,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食物,剩菜剩饭煮沸消毒后食用,砧板刀具生熟分开使用。

4、保持易感人群:必要时注射疫苗提高人体免疫力。

麻  疹

一、麻疹概况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易感率高。临床特征有发热、上呼吸道炎症、口腔内麻疹黏膜斑,全身红色斑丘疹,得病后可获终身免疫。本病传染性极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现在麻疹改变了以往冬季流行的规律,成为全年散发的疾病,发病年龄也从5岁以下的婴幼儿转向主要为8个月以内的婴儿及14岁以上的青少年为主。另外,其临床表现也不典型,多为轻症,这些都给麻疹的诊断造成了困难。

二、临床表现

发病前10-20日有麻疹接触史,无麻疹疫苗接种史。前驱期发热急,同时有咳嗽、流涕、打喷嚏、两眼畏光等重感冒表现。1-3日两颊黏膜出现麻疹黏膜斑。发热3-4日后出疹,皮疹为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但部分皮疹可融合。先

见于发际、耳后、头面部,渐延及躯干,四肢,最后达手心足掌,3-5日内出齐。体温39-40℃,咳嗽加重,卡他症状明显。精神萎靡,胃纳差,有时出现轻度腹泻及呕吐。恢复期时体温下降,呼吸道症状减轻,全身情况好转。皮疹按出疹顺序隐退,局部有糠麦样脱屑浅褐色色素沉着。病程中应注意有合并肺炎,喉炎,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表现,极少数病例并发脑炎。

三、麻疹的预防

1、预防麻疹的第一步是要隔离传染源,做到患儿在家不出门,不让易感者(未出麻疹、未注疫苗者)与患儿接触。麻疹病毒十分脆弱,离开人体在流动空气中或阳光下20分钟即无传染性。所以消毒患儿居室并不困难,只要开窗通风3小时即可。患儿被褥可在阳光下曝晒消毒,用品家具用肥皂水洗擦就可达到消毒目的。

2、综合预防措施发现麻疹病人应立即报告疫情,并及时隔离病人至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延至10天。凡接触患者的易感儿应检疫3周,并根据情况给子自动免疫或被动免疫,接受免疫制剂者,应延长检疫至4周。

3、在麻疹流行期间,不要到公共场所逗留,尽量减少外出机会,易感儿童不串门,学校或托幼机构应加强晨间检查,对可疑者应隔离观察。

4、保护易感者,预防麻疹最好的方法是注射麻疹疫苗,对儿童或未患过麻疹的人员都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一旦有流行,托幼机构应加强晨检或暂停接送,隔离检疫。对体弱多病及营养不良的儿童进行重点保护。麻疹疫苗免疫程序:

初种足8个月龄,18至24个月龄复种一次,6岁儿童再加强1剂。

急性肠道传染病

一、急性肠道传染病的主要病因

1、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包括细菌性痢疾、伤寒与副伤寒、霍乱三种。

2、它们分别由痢疾杆菌、伤寒与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引起。

3、通过粪一一口途径进行传播。

二、急性肠道传染病的主要症状

1、细菌性痢疾: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严重的表现出高热、惊厥、循环衰竭等中毒症状。

2、伤寒与副伤寒:持续发热,相对缓脉,肝脾肿大,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玫瑰疹及白细胞减少,主要并发症为肠出血,肠穿孔。

3、霍乱:剧烈腹泻,继而呕吐,大便为米泔水样,迅速出现脱水和周围循环衰竭,患者呈“霍乱面容”,呼吸短促,脉博细弱,血压下降,腹直肌和腓肠肌痉挛性疼痛,少尿、无尿、肾功能障碍。

三、自我保健要点

急性肠道传染病夏季多发,凡是有腹泻、呕吐症状的病人均须:

1、及时送医院肠道传染科就诊,并作大便培养。

2、控制传染源:对病人要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急性期病人的餐具、衣被应煮沸消毒,尿粪应加其量的1/10的漂白粉搅拌后放置24小时再弃去。炊事人员要彻底治愈后才能恢复工作。

3、切断传播途径:搞好三管一灭,即管水、管粪、管饮食及消灭苍蝇。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防止病从口入。不吃生冷不洁蔬菜瓜果,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食物,剩菜剩饭煮沸消毒后食用,砧板刀具生熟分开使用。

4、保持易感人群:必要时注射疫苗提高人体免疫力。

布氏杆菌病的护理常规

一、相关知识

布氏杆菌病又称波浪热,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以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疼痛、肝脾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本病易复发,容易转为慢性。本病执行一般传染病护理常规,消化道隔离。

二、护理评估

1. 身体评估 

(1)评估患者发病前是否接触过家畜或野生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等。

(2)评估患者的发热情况,是否呈不规则热,有无发热后症状反而加重。

(3)评估患者有无夜间或凌晨热退时大汗淋漓汗液有酸臭味。

(4)评估患者有无肌肉及关节疼痛,全身长骨有无剧痛,两侧臀部及大腿肌肉有无痉挛性疼痛。

(5)评估患者有无肝脾淋巴结肿大。

2.病史评估  

评估患者近期有无羊、牛、猪、犬类接触史,患者发病的地域有无本病的流行;患者体温变化及出汗的情况,评估关节疼痛的部位、性质及持续时间,无肝脾淋巴结肿大等。

3.其他  

了解患者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评估患者自理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跌倒、压疮、疼痛、非计划性拔管等风险。评估时参考费县人民医院相关评估表。

三、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休息与活动  急性期,疼痛比较明显,因此主张患者严格卧床休息,禁止坐起,站立,行走,注意保持环境安静。

(2)饮食与营养  多饮水,多吃高热量、高蛋白和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3)保持口腔、皮肤清洁,避免口腔感染。

2.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变化及出汗的情况。

(2)注意神经及关节疼痛表现:注意评估关节疼痛的部位、性质及持续时间。

(3)男患者注意有无睾丸红肿、疼痛。 

3.症状护理

(1)发热的护理

①休息、多喝温开水,严密观察记录体温变化;

②降温并记录疗效;

③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2)关节疼痛的护理

①观察疼痛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伴随症状;

②急性期关节疼痛时可服用镇痛药,也可用10%硫酸镁局部湿敷,每日2次;

③指导关节保暖,协助患者翻身、按摩,防止关节强直、受压和肌肉挛缩。

(3)多汗的护理

①温水擦浴,及时更换内衣裤和床单、被套、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②保证水、电解质补充以防虚脱,成人每日饮水量应在3000ml以上,必要时可通过静脉补液葡萄糖和电解质溶液。

4.用药护理 

(1)观察药物反应,服磺胺药者鼓励多饮水,以促进药物的排泻。注意隔日留尿标本,査磺胺结晶、防止肾脏损伤;

(2)告知患者利福平可引起肝损害,应定期复查肝功能,本药还能使分泌物抗菌药物、排泄物变成橘黄色,服药前应先告知患者,以免引起恐惧。

5.并发症护理 

布氏杆菌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为脑膜炎和心肌炎,虽然发病率低,但却十分危险,故在治疗布氏杆菌病的同时,应注意并发症的发现和治疗,可以适当延长治疗时间。

6.心理护理 

由于该病持续高热、疼痛不适、病情反复,病人往往有焦虑的情绪。因此应多关心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心,使病人产生安全感、信任感,解除病人的顾虑,安抚患者,鼓励患者要积极应对和治疗疾病,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四、健康教育

(1)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自我防护知识,做好个人防护,对高危人群进行免疫接种;

(2)加强对畜产品卫生监督,加大对牲畜的检疫、免疫力度;乳类应经消毒或煮沸后才可饮用; 

(3)注意环境卫生与个人卫生,加强水源及粪便管理,餐前、便后认真洗手;

(4)开展疾病知识教育,告知群众急性期要彻底治疗,以免复发和慢性化,治疗后一年内要定期复査。

艾滋病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慢性致命性传染病。

流行病学:传染源:病人和HIV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是本病的传染源,后者尤为重要。

传播途径:①性接触传染:为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同性恋、异性恋均可传播;②注射及血源途径:药物依赖者共用针头,或输注含病毒的血液及血制品;③母婴传播:感染HIV的孕妇可通过胎盘、分娩过程及产后血性分泌物和哺乳传给婴儿;④其他途径:应用HIV感染者的器官移植或人工受精,被污染的针头刺伤或破损皮肤意外受感染。

高危人群:男性同性恋者、多个性伴侣者、静脉药物依赖者和血制品使用者 。

用药指导:向患者讲解早期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它既可缓解病情,又能预防和延缓艾滋病相关疾病的出现,减少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发生。使用ZDV治疗者,注意其严重的骨髓抑制作用,早期可表现为巨幼细胞性贫血,晚期可有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亦可出现恶心、头痛和肌炎等症状。应查血型、做好输血准备,并定期检查血象。中性粒细胞<0.5×109/L时,应报告医生。

饮食指导: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以保证营养供给,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同时根据病人的饮食习惯,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少量多餐,设法促进病人食欲。若有呕吐,在饭前30min给止吐药。若有腹泻,能进食者应给予少渣、少纤维素,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鼓励病人多饮水或给肉汁、果汁等;忌食生冷及刺激性食物。不能进食、吞咽困难者给予鼻饲。必要时静脉补充所需营养和水分。

消毒隔离:耐心解释HIV传播途径等知识,使其自觉遵守消毒隔离制度。艾滋病期病人应在执行血液/体液隔离的同时实施保护性隔离。保持室内良好通风,每天用紫外线消毒。穿隔离衣,戴手套、口罩及护目镜以防止血溅污染,处理污物、利器时防皮肤刺伤。患者日常生活用品单独使用并定期消毒,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一切物品及时严密消毒。患者免疫力低下,治疗护理患者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心理指导:被感染是不能更改的事实,但只要保持乐观情绪,保存生命力就有机会等攻克的一天,结核病就是典型的实例。护士要真正关心、体贴患者,多与患者沟通,运用倾听技巧,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精神上的支持。保护患者隐私,鼓励亲朋好友给患者以关怀、支持。帮助其适应患者的角色,并鼓励HIV感染者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参加社会活动,维持正常的社会交往及融洽的社会关系。

健康指导:正确看待疾病,回归正常生活。指导患者加强营养,生活规律,避免劳累,保持个人卫生,预防感染,定期复查,出现危急症状、并发感染或恶性肿瘤时应住院隔离治疗。遵守性道德,正确使用安全套。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嗜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流行病学:传染源:急、慢性病人,亚临床感染者和病毒携带者。

传播途径:(1)粪一口传播:是甲型和戊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其方式有:①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为最常见的传播方式。②水传播:水源污染可引起爆发流行,此为戊型肝炎爆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③食物传播:如毛蚶、生蚝等贝壳类食物等受粪便污染,主要引起甲型肝炎爆发流行。④媒介的传播:苍蝇和蟑螂造成的食物污染。

 (2)体液和血液传播:是乙型、丁型、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①血液传播:是主要的传播方式,包括不洁注射(如静脉药物依赖者共用注射器),针刺、输注含肝炎病毒的血液和血制品,共用牙刷、剃刀等。HDV传播与HBV相似。HCV感染主要通过输血(或血制品),占输血后肝炎的90%,但近年来此方式随着血制品进行丙型肝炎筛查已明显下降。②生活密切接触传播:是次要的传播方式,主要与各种体液和分泌物的接触有关。如唾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等均可存在HBV、HCV,性接触传播不容忽视。多个性伴侣及同性恋者是高危人群。③医源性传播亦可见于牙科器械、血液透析或医疗物品污染等。

(3)母婴传播:是HBV感染的一种重要传播途径,主要经胎盘、产道分娩、哺乳和喂养等方式传播。

用药指导:(1)用药前宣教:使用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时,应该在用药前向病人说明干扰素治疗的目的、意义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反应可能持  续的时间,使病人有心理准备,便于坚持治疗。

(2)用药期间护理:干扰素的不良反应与干扰素剂量有密切的关系。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有:①发热反应:一般在注射干扰素的最初3~5次发生,以第1次注射后的2~3h发热最明显,低热至高热不等,可伴有头痛、肌肉、骨骼酸痛、疲倦无力等。反应随治疗次数增加逐渐减轻。应嘱病人多饮水,卧床休息,必要时对症处理。②胃肠道反应:部分病人可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一般对症处理,严重者应停药。③脱发:有1/3~1/2的病人在疗程的中、后期出现脱发,但停药后可恢复。④肝功能损害:极少数病人发生肝功能损害,出现黄疸、ALT增高等,酌情继续治疗或停药。⑤神经精神症状:极少数病人在疗程的后期可出现忧郁、焦虑等神经精神症状,严重者应减药量或者停药。⑥周围血象改变:白细胞计数降低较常见,若白细胞在3.0×109/L以上应坚持治疗,可遵医嘱给予升白细胞药物。当白细胞显著减少,低于3.0×109/L或中性粒细胞<1.5×109/L,或血小板<40×10。/L可减少干扰素的剂量甚至停药。干扰素对红细胞计数的影响一般不明显。

(3)定期复查:应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时,嘱病人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不要自行决定停药或加量,用药不当易引起病毒变异或药物不良反应增加。嘱病人定期复查肝功能、血常规及测量病毒的血清学指标,以指导调整治疗方案。

饮食指导:饮食原则

1)肝炎急性期:病人常有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等症状,此时不宜强调“高营养”或强迫进食,宜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如进食量太少,不能满足生理需要,可遵医嘱静脉补充葡萄糖、脂肪乳和维生素。

2)黄疸消退期:食欲好转后,可逐渐增加饮食,少食多餐,应避免暴饮暴食。注意调节饮食的色、香、味,保证营养摄人。慢性期病人饮食原则如下:卧床或休息者能量摄入以84~105kJ/(kg.d)为宜,中度活动者(上班)以126~147kJ/(kg·d)为宜。蛋白质1.5~2.0g/(kg·d),以优质蛋白为主,如牛奶、瘦猪肉、鱼等;碳水化合物300~400g/d,以保证足够热量;脂肪以耐受为限,约50~60g/d,多选用植物油;多食水果、蔬菜等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3)肝炎后肝硬化、重型肝炎:血氨偏高时要限制蛋白或禁食蛋白,待好转后逐渐增加摄入量宜选择植物蛋白,如豆制品。

4)各型肝炎病人的饮食禁忌:不宜长期摄入高糖高热量饮食,尤其有糖尿病倾向和肥胖者,以防诱发糖尿病和脂肪肝。腹胀者可减少产气食品(牛奶、豆制品)的摄人。各型肝炎病人均应禁饮酒,乙醇中的杂醇油和亚硝胺可使脂肪变性和致癌。

健康指导:指导患者因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可反复发作,诱因常为过度劳累、暴饮暴食、酗酒、不合理用药、感染、不良情绪等。应向病人及家属宣传病毒性肝炎的家庭护理和自我保健知识。慢性病人和无症状携带者应做到:①正确对待疾病,保持乐观情绪。过分焦虑、忧虑、愤怒等不良情绪会造成免疫功能减退,不利于肝脏功能恢复。②生活规律,劳逸结合,恢复期病人可参加散步、体操等轻微体育活动,待体力完全恢复后参加正常工作。③加强营养,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但要避免长期高热量、高脂肪饮食。戒烟酒。④不滥用药物,如吗啡、苯巴比妥类、磺胺类及氯丙嗪等药物,以免加重肝损害。⑤实施适当的家庭隔离,如病人的食具、用具和洗漱用品应专用,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可用3%漂白粉消毒后弃去。病人应自觉注意卫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防止唾液、血液及其他排泄物污染环境。家中密切接触者,可行预防接种。⑥定期复查:急性肝炎病人出院后第1个月复查1次,以后每1~2个月复查1次,半年后每3个月复查1次,定期复查1~2年。慢性肝炎病人出院后遵医嘱定期复查肝功能、病毒的血清学指标、肝脏B超和与肝纤维化有关的指标,以指导调整治疗方案。⑦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病人、无症状HBV和HCV携带者应进一步检测各项传染性指标,HBsAg、HBeAg、HBV DNA和HCV RNA阳性者应禁止献血和从事托幼、餐饮业工作。

泸西县人民医院(健康教育)

肺  结  核

肺结核:肺结核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肺部慢性传染性疾病。

流行病学:传染源:主要是痰中带菌的肺结核病人,尤其是未经治疗者。传播途径:飞沫传播是肺结核最重要的传播途径。在咳嗽、打喷嚏或高声说笑时痰沫中附着结核分枝杆菌,接触者直接吸人带菌飞沫而感染。次要的感染途径是经消化道感染,如饮用消毒不彻底的牛奶,因牛型结核分枝杆菌污染而发生感染,与病人共餐或食用带菌食物而引起肠道感染。其他感染途径,如通过皮肤、泌尿生殖系统等,均很少见。

用药指导:①有计划、有目的的向病人及家属逐步介绍有关药物治疗的知识,如借助科普读物帮助病人加深理解。②强调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化学治疗的重要性,使病人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督促病人按医嘱服药、建立按时服药的习惯。③解释物物不良反应时,重视强调药物的治疗效果,让病人认识到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较小。以激励病人坚持全程化学治疗,防止治疗失败而产生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增加治疗的困难和经济负担。如出现巩膜黄染、肝区疼痛、胃肠不适、眩晕、耳鸣等不良反应要及时与医生联系,不要自行停药,大部分不良反应经相应处理可以完全消失。

饮食指导:宜提供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如鱼、肉、蛋、牛奶、豆制品等动、植物蛋白。增加饮食的品种,采用病人喜欢的烹调方法。病人进食时应心情愉快、细嚼慢咽,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每周测体重1次并记录,判断病人营养状况是否改善。

消毒隔离:耐心解释肺结核传播途径等知识,使其自觉遵守消毒隔离制度。①有条件的病人应单居一室;涂阳肺结核病人住院治疗时需进行呼吸道隔离,室内保持良好通风,每天用紫外线消毒。②注意个人卫生,严禁随地吐痰,不可对着他人打喷嚏或咳嗽,以防飞沫传播。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双层纸巾遮住口鼻,纸巾焚烧处理。留置于容器中的痰液须经灭菌处理再弃去。接触痰液后用流水清洗双手。③餐具煮沸消毒或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同桌共餐时使用公筷,以预防传染。④被褥、书籍在烈日下暴晒6小时以上;⑤病人外出时戴口罩。

心理指导:向病人讲解肺结核的相关知识,多与病人沟通,消除恐惧心理,保持乐观情绪,指导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避免劳累和重体力劳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只要切实执行化疗原则,本病大部分可获临床治愈或痊愈。

健康指导:①嘱病人戒烟、戒酒;保证营养的补充;合理安排休息,避免劳累;避免情绪波动及呼吸道感染;住处应尽可能保持通风、干燥,有条件者可选择空气新鲜、气候温和处疗养,以促进身体的康复,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②用药指导:强调坚持规律、全程、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取得病人与家属的主动配合,使DOTS能得到顺利完成。③定期复查:定期复查胸片和肝、肾功能,了解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

泸西县人民医院(健康教育)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常见病因为病毒感染,少数由细菌感染所致。是呼吸道最常见的传染病。

疾病相关知识:1、普通感冒:起病较急,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初期出现咽痒、咽干或咽痛,或伴有鼻莖、喷嚏、流清水样鼻涕,2-3天变稠,有轻度畏寒、头痛、不适感等。

2、病毒性咽炎和喉炎:表现为咽部不适、发痒灼热感、声音嘶哑、说话困难、咳嗽时咽部疼痛。

3、并发急性鼻窦炎、中耳炎、慢性支气管炎,部份可继发心肌炎、肾炎、风湿性疾病。

饮食指导:清淡、高热量、丰富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如菜汤、稀粥、蛋汤、蛋羹、牛奶等。避免刺激性、辛辣油腻食物,忌烟、酒。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2500ml左右。

用药指导:告知患者如何服药及用药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发热、头痛者遵医嘱应用解热镇痛药。鼻塞、咽痛者遵医嘱口服银翘片等。鼻塞严重时克用1%麻黄碱滴鼻液。

心理指导:认真倾听患者诉说,消除焦虑。适当的散步,参加运动或劳动。指导患者家属理解、满足其心理需求,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健康指导:避免受凉、过度疲劳,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注意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出现咳嗽、咳痰加重,高热、胸闷、心悸、眼睑浮肿、腰酸或关节痛等,应及时就诊。

泸西县人民医院(健康教育)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行病学:传染源:早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腮腺肿大前6天至肿大后9天均具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病毒经空气飞沫传播。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约90%病例为1~15岁的少年儿童,无免疫力的成人亦可发病。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力。水痘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为主。

用药指导:告知患者如何服药及用药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腮腺炎是自限性疾病,无特效抗病毒疗法,主要是对症和支持治疗。发病早期可试用利巴韦林治疗。头痛和腮腺胀痛可应用镇痛药。睾丸胀痛可用棉花垫和丁字带托起。脑膜脑炎症状明显者给予镇静、降颅压等治疗。

饮食指导:患儿常因张口及咀嚼食物使局部疼痛加重,影响进食,应给予富有营养、易消化的半流质或软食。忌酸、辣、硬而干燥的食物,以免引起唾液分泌增多,肿痛加剧。

消毒隔离:耐心解释麻疹传播途径等知识,使其自觉遵守消毒隔离制度。进行呼吸道隔离,保持室内良好通风,每天用紫外线消毒。不可对着他人打喷嚏或咳嗽,以防飞沫传播。

心理指导: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麻疹有关知识,消除紧张恐惧心理,配合医生做好饮食护理,满足其心理需求,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告知患者及家属此病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

护理措施: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持室内温度湿度适宜,定时通风换气。观察患者有无脑膜脑炎、睾丸炎、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的临床征象,若有变化立即通知医生,给予相应治疗和护理。高热时除用物理或药物降温外,可给小剂量激素治疗。用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剧烈头痛时可应用脱水剂及镇痛药。剧烈腹痛时可暂禁食、禁水,静脉补充水、电解质和营养。睾丸胀痛较重时,可在阴囊处间歇冷敷。

健康指导: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流行性腮腺炎有关知识,做好消毒隔离,在家做好饮食、用药护理,介绍减轻疼痛的方法,使患者及家属能配合治疗和护理。按呼吸道隔离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3周左右。目前国内外应用腮腺炎减毒活疫苗皮下注射,90%以上可产生抗体。

泸西县人民医院(健康教育)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国际上又称日本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

流行病学:传染源:乙脑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人和许多动物都可成为本病的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本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儿传播。主要传播蚊种有库蚊、伊蚊和按蚊中的某些种,三带喙库蚊为主要传播媒介。蚊感染后可携带病毒越冬或经卵传代,成为乙脑病毒的长期储存宿主。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多数呈隐性感染。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力。 

流行特征: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是乙脑的主要流行区,我国除东北北部、青海、新疆及西藏外均有乙脑流行,发病农村高于城市。80%~90%的病例集中在7、8、9三个月。

用药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药物治疗的作用,不良反应。使用止惊药物时,注意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及咳嗽,甘露醇应快速输注,避免药液外渗以免引起组织坏死。大剂量呼吸兴奋剂克诱发惊厥,应注意避免。

饮食指导: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病室环境应安静、舒适;发热期应进食清淡易消化流质、半流质,少量多餐;有吞咽困难、昏迷着,给予鼻饲或静脉不从足够水分和营养。

健康指导:对患者及家属讲解灭蚊、家畜家禽管理的重要性,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如患者出现肢体瘫痪时应将瘫痪肢体防御功能位,进行按摩及被动运动,防止肌肉挛缩和功能障碍;患者神志清醒后,早期因其思维能力及承受外界刺激能力较差,可有感情脆弱、易哭、易激动的表现,应多安慰、关心患者;恢复期后仍有瘫痪、失语、痴呆等神经精神症状者,应鼓励患者坚持康复训练和治疗,教会家属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及康复疗法,如针灸、按摩、语言训练等。

泸西县人民医院(健康教育)

麻 疹

麻    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

流行病学:传染源: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从发病前2天至出疹后5天3内均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病毒随排出的飞沫经口、咽、鼻部或眼结膜侵入易感者。密切接触者亦可经污染病毒的手传播,通过第三者或衣物间接传播甚少见。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易感者接触患者后90%以上发病,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6个月内婴儿因从母体获得抗体很少发病,该病主要在6个月至5岁小儿间流行。

流行特征:麻疹是传染性很强,全年均有发病,以冬春季多见。我国自普遍接种麻疹疫苗以来,麻疹流行得到了有效控制。

用药指导:告知患者如何服药及用药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体温超过40℃者酌情给予小量(常用量的1/3~1/2)退热剂,伴有烦躁不安或惊厥者给予镇静剂,咳嗽重者可服镇咳剂并进行超声雾化吸入。体弱病重儿可早期注射丙种球蛋白。 

饮食指导:出疹前期及出疹期鼓励患者多饮水,利于排毒、退热、出疹。给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如牛奶、豆浆、蒸蛋等,常更换食物品种,少量多餐,以增加食欲利于消化。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鱼虾等海产品。恢复期应添加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

消毒隔离:耐心解释麻疹传播途径等知识,使其自觉遵守消毒隔离制度。进行呼吸道隔离,保持室内良好通风,每天用紫外线消毒。不可对着他人打喷嚏或咳嗽,以防飞沫传播。

心理指导: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麻疹有关知识,消除紧张恐惧心理,配合医生做好饮食护理,满足其心理需求,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告知患者及家属此病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

健康指导: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麻疹有关知识,指导患者适当休息,合理饮食,做好消毒隔离、皮肤护理以及病情观察等,防止继发感染。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5天,伴有呼吸道并发症者应延长至出疹后10天。流行期间避免到人员聚集的地方或公共场所。

泸西县人民医院(健康教育)

伤 寒

伤   寒:是由伤寒沙门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临床上以持续高热、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和白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

流行病学: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慢性带菌者是本病不断传播或流行的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传播。经伤寒杆菌污染的水源传播是重要的传播途径,往往引起暴发流行。经食物传播是伤寒主要的传染途径。日常生活接触及苍蝇、蟑螂等媒介可机械性携带伤寒杆菌传播本病引起散发。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产生持久免疫力。伤寒、副伤寒之间无交叉免疫。

流行特征:本病终年可见,但以夏、秋季为多。本病好发于学龄前儿童和青年。

用药指导:告知患者如何服药及用药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如有胃肠不适及失眠,应与医生联系。奎若酮类抗生素、氯霉素使用期间应监测血象变化,注意骨髓抑制的发生。应用激素类药物时应警惕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饮食指导:疾病进展期禁食生冷、过硬、刺激性强及多渣的食物或进食过饱,以免诱发肠道并发症。极期病人应给予营养丰富、清淡的流质饮食,少量多餐,避免过饱。有肠出血时应禁食,静脉补充营养。缓解期可给予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渣或无渣的流质或半流质,避免刺激性和产气的食物,病观察进食后的胃肠道反应。恢复期患者食欲好转,可逐渐恢复到正常饮食,但此时仍可能发生肠道并发症,应节制饮食,密切观察进食后的反应。腹胀者给予少糖低脂饮食,禁食牛奶,注意补充钾盐。

消毒隔离:耐心解释伤寒传播途径等知识,使其自觉遵守消毒隔离制度。按消化道传染病隔离,临床症状消失后每隔5~7天送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可解除隔离。

心理指导: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伤寒有关知识,消除紧张恐惧心理,配合医生治疗,满足其心理需求,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健康指导: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伤寒疾病相关知识,教育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与饮食习惯,坚持饭前、便后吸收,不饮生水,不吃不洁食物等。伤寒有复发的可能,恢复期若有发热等不适应及时复诊。若粪便或尿液培养呈阳性持续1年或1年以上者,不可从事饮食服务业,且仍需用抗生素治疗,对居家治疗的患者,家中和临时隔离治疗点中被污染的厕所、地面、食具、衣物、用品等实施随时消毒,患者的排泄物等要严格消毒。

泸西县人民医院(健康教育)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科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流行病学:传染源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形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接触病人皮肤、黏膜疱疹液而感染。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内衣、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瓶、床上用品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

易感性: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病毒各型间无交叉免疫。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成人大多以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流行方式;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较为少见;

致病特点:隐性感染多见,很少引起腹泻,婴幼儿、免疫力低下的成人易感。不同人肠道病毒可引起相同症状,同一种人肠道病毒可引起不同临床表现。

用药指导:告知患者如何服药及用药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普通病例给予一般及对症治疗。指导家属若患儿出现发热伴精神差、嗜睡、易惊、谵妄、呕吐;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惊厥等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按重症病例给予相应的治疗及救治。

饮食指导:患儿因发热,口腔泡疹溃疡,胃口差,口腔疼痛,不愿进食,应配以清淡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鸡蛋汤,菜粥等,禁食生冷辛辣咸等食物以免刺激破溃口腔粘膜。

消毒隔离: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方式为粪口途径和呼吸道传播,做好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十分必要。安置于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的房间,病房门把手、床头柜以及患儿的玩具,口杯每天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病房每天紫外线空气消毒2次,每次30—60min。医生护士诊断护理每位患儿后,消毒双手,防止交叉感染。患儿的呕吐物及粪便均应消毒处理。对患儿出院的床单元,病房物品,儿童的各种用具玩具等应做好终末消毒处理。

心理指导: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麻疹有关知识,消除紧张恐惧心理,配合医生做好饮食护理,满足其心理需求,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健康指导: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足口病有关知识,做好消毒隔离,疱疹护理以及病情观察,防止继发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指导家长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给儿童洗手,不喝生水、吃生冷食物。流行期间不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居家治疗的儿童,居室要经常通风,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不要接触其他儿童,;儿童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泸西县人民医院(健康教育)

水  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原发感染为水痘,潜伏再发则表现为带状疱疹。水痘的临床特征是全身症状轻微和分批出现的皮肤黏膜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并存。

流行病学:传染源:患者是唯一传染源。病毒存在于患儿上呼吸道及疱疹液中,发疹前1~2天至皮疹完全结痂为止均有传染性。易感儿童接触带状疱疹患者后,也可发生水痘。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亦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用具传播,处于潜伏期的供血者可通过数输血传播。

人群易感性:水痘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易感儿童接触后90%发病,6个月以下婴儿较少见。孕妇分娩前6天患水痘可感染胎儿,出生后10~13天内发病。病后可获持久免疫。水痘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高发。

用药指导:告知患者如何服药及用药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阿昔洛韦是治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首选抗病毒药物。如皮疹出现24h内进行治疗,则能控制皮疹发展,加速病情恢复。皮肤瘙痒时可局部涂擦炉甘石洗剂或口服抗组织胺药。疱疹破裂后可涂甲紫或抗生素软膏。发热时给予退热剂,有并发症时进行相应对症治疗。

饮食指导: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鱼虾等海产品,多饮水。

消毒隔离:耐心解释麻疹传播途径等知识,使其自觉遵守消毒隔离制度。进行呼吸道隔离,保持室内良好通风,每天用紫外线消毒。不可对着他人打喷嚏或咳嗽,以防飞沫传播。

心理指导: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麻疹有关知识,消除紧张恐惧心理,配合医生做好饮食护理,满足其心理需求,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告知患者及家属此病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

健康指导: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水痘有关知识,做好消毒隔离,疱疹护理以及病情观察,防止继发感染。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21天,。尽量避免易感儿童、孕妇与水痘患者接触。患者的污染物、用具可用煮沸或日晒等消毒。

麻疹

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常并发呼吸道疾病如中耳炎、喉-气管炎、肺炎等,麻疹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

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为10-12天(6-12),应血清被动免疫后,有的可延长至3周。 

    前驱期2-4天,表现为高热。眼结合膜有充血、怕光、流泪、流涕、咳嗽、喷嚏等卡他症状,并伴全身不适。发口香糖后2-3天可在第一臼对面两侧颊粘膜上,出现针尖大小,蓝白色或紫色小点,周围红晕,此即Kiplik斑初起仅数个,很快增多,且可融合,扩散至整个颊粘膜,以及唇内、牙龈等处,一般维持2-3天,在发疹后的第二天消退。 

    发疹期为3-5天,起病后第4天开始发疹,初见于耳后、发际、颜面,尔后迅速蔓延到颈部、上肢、躯干及下肢,直达手心足底,约经2-3天,遍及全身。皮疹以玫瑰色斑丘疹为主,压之褪色,大小不等直径2-5mm,疹盛时可互相融合,颜色渐转暗。皮疹在2-5天内出齐,出疹高峰时中毒症状加重,体温高达40度,神萎倦怠,昏睡终日,或烦躁不安甚而惊厥。颈淋巴结、肝、脾均肿大。成人麻疹患者的中毒症状常比小儿为重,皮疹多密集,但继发细菌感染者较少。 

      恢复期为2-3天,皮疹出齐后体温开始下降,食欲增加。一般热退后2-3天周内退尽。整个病程约2周。 

 最多见的并发症为支气管肺炎、心肌炎、喉炎及耳炎,其它可发生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心血管机能不全以及结核病变播散等。 

护理:

1、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5天。 

2、休息:卧床休息,病室应保持空气新鲜流通,室温不可过高,以18—20℃为宜,相对湿度在50%-60%,室内光线不宜过强,可用窗帘遮挡,防止阳光对病人眼睛的刺激。 

3、饮食:给予营养丰富、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补充充足的水分。脱水、摄入过少者应静脉补充,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禁食油腻、辛辣、刺激、生冷食物。恢复期应逐渐提高饮食质量。 

4、心理护理:多与患者或家属交流,讲解疾病相关知识,解除其急躁、焦虑心情,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及护理。 

 5、对症护理: 

(1)发热:对发热的护理应注意麻疹特点。在前驱期尤其是出疹期,如体温不超过39℃不予处理,因体温太低可影

响发疹。如体温过高,可用微温湿毛巾敷于额部或用温水擦浴(忌用酒精擦浴),或服小剂量退热剂,使体温略降为宜。 

(2)皮疹的护理 

①注意保持皮肤清洁,禁用肥皂水,酒精擦拭皮肤。 ②避免搔抓皮疹,以防抓伤皮肤造成感染。应注意修剪指甲,幼儿患者可用布包手或戴布手套。 

③衣着应宽松,勤换内衣裤。床褥应保持清洁、松软、平整、干燥。 

(3)眼、鼻、口腔护理 

①因麻疹病人有结膜炎,每日用生埋盐水或硼酸溶液冲洗双眼2—3次,冲洗后滴入眼药水,预防继发细菌感染。 

②随时清除鼻腔分泌物,保持鼻腔通畅。 

③保持口腔清洁,每次进食后用温水漱口,高热者口腔护理 2次/日,口唇干裂者涂以石蜡油。 

(4)并发症的护理:出现并发症时做好相应的护埋

怎样预防:

1.被动免疫

在接触麻疹后5天内立即给于免疫血清球蛋白,可预防麻疹发病;超过6天则无法达到上述效果。使用过免疫血清球蛋白者的临床过程变化大,潜伏期长,症状、体征不典型,但对接触者仍有潜在传染性。被动免疫只能维持8周,以后应采取主动免疫措施。

2.主动免疫

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重要措施,其预防效果可达90%。虽然5%-15%接种儿可发生轻微反应如发热、不适、无力等,少数在发热后还会出疹,但不会继发细菌感染,亦无神经系统合并症。

3.控制传染源

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隔离。一般病人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10天。接触麻疹的易感者应检疫观察3周。

4.切断传染途径

病人衣物应在阳光下曝晒,病人曾住房间宜通风并用紫外线照射,流行季节中做好宣传工作,易感儿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病毒性肝炎

1、饮食。选择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热量高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忌刺激性食物。补充适量的脂肪、糖类和矿物质。补糖的原则是:急性期适量补糖,恢复期和慢性期适当控制。忌盲目进补,戒除烟酒嗜好。

2、肝炎活动期强调休息,在疾病恢复期可适当进行体育活动,但应注意不在饭后或空腹时运动,一天运动的总时间不超过半小时,不做强烈的肌肉锻炼,如仰卧起坐等。此外,必须注意各型肝炎临床治愈三年内均避免剧烈的体育活动及重体力劳动。

3、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乐观的情绪。

4、肝炎患者用药宜少而精,不滥用护肝药物,进入恢复期一般选用1——2种保肝药即可。

5、注意学会根据食欲、体力、小便、皮肤等自我观察病情,如有不适及时就诊。定期进行肝功能及其他相关检查,一般肝功能正常后三个月内应每半个月复查一次肝功能,三个月后每一个月复查1次,半年后每年2次。

6、各型肝炎在疾病活动期应暂停性生活,病情稳定后亦应节制性生活。

7、加强自身防护,防止交叉感染。

8、做好家庭的消毒隔离,患者日常用品如便器、碗筷、茶具应与家人分开,定期用日晒,或用来苏儿或过氧乙酸浸泡。

 手足口病

1.个人预防措施    

(1)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2)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3)在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4)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5)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幼儿园及小学等机构的预防措施    

(1)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消毒的必备品:碘酊、消毒棉球等。

流行性乙型脑炎

1、 在乙脑流行季节应进行疫苗接种, 开展防蚊、灭蚊工作,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出现有发热、头痛、意识障碍者, 应立即到正规医院就诊,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降低发病率。

2、 对病人应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早期隔离(一般需隔离至体温正常)。

3、 肢体瘫痪的患者应持续进行康复锻炼,向家属宣教将肢体放于功能位, 并进行肢体按摩及被动运动, 防止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配合针灸、理疗、按摩、功能锻炼、语言训练等, 帮其尽早康复。

4、 指导家长做好基础护理和饮食护理。保持皮肤、外阴清洁、干燥,注意口腔护理,鼓励患儿多饮水,少量多餐,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和和半流质饮食。从少量开始,以后逐渐增加。

麻 疹

1、保持愉悦心情,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2、卧室多通风换气,充分利用阳光和紫外线照射。注意保持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中要少养猫、狗之类的宠物。避免吸入花粉、粉尘等。对风寒暑湿燥火及虫毒之类,要近而远之。

3、 麻疹的发病与饮食有一定的关系,某些食物可能是诱因。例如鱼虾海鲜,含有人工色素、防腐剂、酵母菌等人工添加剂的罐头、腌腊食品、饮料等都可诱发麻疹。另外,煎炸、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也会降低胃肠道的消化功能,使食物残渣在肠道内滞留的时间过长,因而产生蛋白胨和多肽,增加人体过敏的机率。宜吃清淡、易消化、富于营养和维生素的饮食,如稀粥、豆浆、牛奶、鱼汤、菜泥、冬瓜、西瓜、西红柿、荸荠、荠菜等。

4、禁烟酒。喝酒、受热、情绪激动等都会加重皮肤血管扩张,激发或加重麻疹。

5、对于过敏体质的人应予避免橡皮手套、染发剂、加香料的肥皂和洗涤剂、化纤和羊毛服装等。

6、患寒冷性麻疹的人不要去海水浴场,也不能洗冷水浴,冬季要注意保暖。

7、麻疹流行期间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尤其是医院),少串门,以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

8、避免私自滥用药物

有些药物可以引起麻疹,如青霉素、四环素、氯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多粘霉素等抗生素,安乃近、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剂等。

水 痘

1、水痘传染性很强,易感儿(1~6岁)接触后90%发病,感染水痘后可获得持久免疫。

2、接触水痘的易感者应留检3周,也可早期应用丙种球蛋白(0.4-0.6ml/kg)或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5ml,可明显降低水痘的发病率,减轻症状。正常易感儿童可接种水痘病毒活疫苗。 

3、 常洗手洗脸,勤换衣,保持皮肤清洁;注意衣物和用具的清洁消毒,讲究卫生

4、居室要经常通风,温湿度要适宜。

5、结痂未完全脱落,切忌抓挠。剪短指甲,避免抓伤皮肤,出现感染。

6、宜给予易消化及营养丰富的流质及半流质饮食。宜饮绿豆汤、银花露、小麦汤、粥、面片、龙须鸡蛋面等。忌油腻、姜、辣椒,香菇等刺激性食物及发物。宜多饮开水。

流行性腮腺炎

1、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到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出门时,应戴口罩,尤其在公交车上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四勤一多”: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身体、多喝水

3、居室要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衣物及被褥常晾晒。

4、恢复初期多卧床休息,保证休息和睡眠。活动须循序渐进,适度户外晒晒太阳。

5、科学合理安排饮食,多吃些富含营养、易于消化的半流食或软食。恢复初期不要吃酸、辣、甜味及干硬食品,以免刺激唾液腺使之分泌增多,加重肿痛。症状明显好转后可以吃一些促进唾液分泌的食物,以促进腮腺功能的恢复。 

6、保持口腔卫生,每日可用2%淡盐水漱口。

伤 寒

1、本病通过被病原菌污染的食物、水、日常生活接触、苍蝇、蟑螂等经消化道传播。水源污染是传播本病的重要途径,可引起暴发流行。应加强对粪便、水源、饮食卫生的管理,消灭苍蝇,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再次发病者极少。本病以夏秋季为多,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到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

3、出院后继续治疗1到2周,初期给予高热量,高营养,易消化的少渣饮食。恢复期可正常饮食。

4、恢复期如有发热、腹胀,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5、居室每日通风2次,被褥定时暴晒。

6、恢复期适当运动,恢复体力。

细菌性痢疾

1、疾病恢复期患者的食具、用具要单独使用,要有专用便盆。

2、饮食:以流食为主,开始一二天最好只喝水,淡糖水、浓茶水、果子水、米汤、蛋花等,吃牛奶有腹胀者,不进牛奶。病情好转,可逐渐增加稀饭、面条等,切忌过早给予刺激性、多渣、多纤维的食物。不要吃生冷食品,可鼓励病人多吃点生大蒜。

3、保护肛门:由于大便次数增多,尤其是老人和小孩肛门受多次排便的刺激,皮肤容易淹坏溃破,因此每次便后,用软卫生纸轻轻按擦后用温水清洗,涂上凡士林油膏或抗生素类油膏。

4、按时服药:要坚持按照医嘱服药 7~ l0天,不要刚停止腹泻就停止服药,这样容易使细菌产生抗药性。

5、不要过于劳累,腹部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感冒,因降低身体抵抗力会使病情加重。要进行力所能及的各种体育锻练,以增强体质,如散步、体操、气功、打太极拳等。

霍 乱

1、切断传播途径:大力开展三管(管水、管粪、管饮食)、一灭(灭蝇)为中心的群众性卫生运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保护易感人群:积极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可进行霍乱疫苗预防接种。

3、管理传染源:包括,①健全疫情报告制度,及早发现病人;②加强卫生检疫;③发现病人及带菌者,按规定进行隔离治疗,直至症状消失,连续大便培养(隔日1次)3次阴性;④对接触者隔离5日,同时进行医学观察与3次粪检。

4、病情好转后,先给流质饮食,以后逐渐增加。霍乱病人在治疗恢复期间尽量鼓励其饮水、进食,婴幼儿继续母乳喂养。

5、疾病恢复期适当运动,早期恢复体力。

6、恢复期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流行性脑膜炎

1、流行性脑膜炎是春季常见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多见于儿童。流脑对小儿的身心健康影响极大,应引起家长的高度关注。 流脑高发季节,对宝宝加强防护,让宝宝远离流脑。

2、流行期间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勤晒衣服。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3、密切接触者应预防性服药,可服用复方磺胺类药。

4、推广预防注射,可用脑膜炎奈瑟菌A+c群多糖体菌苗,以降低患病率。

5、留有肢体运动障碍、失语、癫痫等后遗症者,指导病人和家属施行切实可行的功能锻炼、按摩等,提高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猩红热

1、患儿在家休息,不要与其他儿童接近。隔离期限自发病之日起,不少于 7天。

2、患儿如有化脓性并发症者,应隔离至炎症痊愈。

3、患儿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每天不少于3次,每次15分钟。

4、患儿的疾、鼻涕要吐或移在纸里烧掉。用过的脏手绢要用开水煮烫。

5、日常用具可以暴晒,至少30分钟。食具煮沸消毒。

6、患儿痊愈后,要进行一次彻底消毒,玩具、家具要用肥皂水或来苏水擦洗一遍,不能擦洗的,可在户外暴晒1~2小时。

7、托幼机构要在流行期认真做好晨、午检工作,早期发现可疑者。

8、要加强体育锻练,多做户外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


合理用药、咨询服务的时间为上午7-9点,下午15-17点,地点在门诊药房窗口。


版权所有:郏县人民政府 联系电话:0375-5161058
技术支撑:平顶山市电子政务外网运维中心 网站标识码:4104250001
ICP备案号:豫ICP备17048361号 豫公网安备 410425020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