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号 | 郏政办〔2022〕8号 | 索引号 | 000jx-00000-1754-00003 | 发布日期 | 2022-06-10 |
主题分类 | 政府办公室文件 | 有效性 | 有效 | 服务对象 | 全社会 |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郏县“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2022年6月10日
郏县“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做好气象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郏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平政〔2021〕12号)和《平顶山市人民政府 河南省气象局关于印发〈平顶山市“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平政〔2022〕6号)要求,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21—2025年。
一、发展环境
(一)“十三五”时期郏县气象事业发展成就
“十三五”时期,我县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地面观测项目全面实现自动化,地面气象要素观测时间分辨率提高至分钟级,建成了由国家自动气象观测站、乡镇自动气象站、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农田小气候仪组成的一体化综合观测体系。在防灾减灾、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国家粮食生产安全、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初步完成了一流台站建设,建成包括1个国家级自动气象站、14个区域自动气象站、1套小气候站、5个自动土壤水分站等专业化观测站点,乡镇多要素自动气象站覆盖率达到100%,初步建成了精细化的气象灾害监测系统综合气象观测体系,显著提升了天气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突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和积极应对能力;加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中的应用,气象信息化已初步实现全业务和全流程覆盖。
气象预测预报水平显著提高。构建了以智能网格预报为基础的气象预报业务新格局,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精细化气象要素预报预测能力稳步提升。气候监测和评估业务稳步发展,定期发布汛期、春播、三夏、麦播期气候趋势预测,滚动发布月、季尺度短期气候预测。
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不断加强。建立了从短时临近、短期、中期预报到气候预测的无缝隙预报体系,定量降水格点化落区预报空间分辨率精细到乡镇,时间分辨率达到3小时。暴雨预报准确率、强对流天气预警时间提前量明显提升,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充分发挥。2016—2019年秋冬季重污染天气,2016年、2017年夏季强对流天气、2021年大暴雨,2021年“11˙7”极端大风天气等重大气象灾害得以有效应对。
人工影响天气能力进一步提升。初步建成了统一调度、上下联动、左右协调、逐级指导的现代化人工影响天气业务体系。全县10个固定作业站点全部升级为标准化作业站点,现有弹药柜10个、三七高炮9门、新型自动火箭发射架3套,形成可控制全县面积80%的增雨作业火力网及由天气雷达、卫星云图地面接收处理系统和气象观测站点组成的增雨消雹监测网。
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不断推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贯穿到气象工作实践中,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持续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在“我为河南气象添光彩”的生动实践中凝聚强大发展合力。
(二)“十四五”时期气象发展面临新的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深化气象强国建设的关键期,也是郏县气象现代化向更高水平迈进的重要机遇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需要准确把握“十四五”气象发展新形势,抓住郏县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对气象事业发展提供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指明了气象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根本方向,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战略定位,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的战略重点。
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气象工作提出新挑战。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暴雨、寒潮、大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气象灾害仍然是制约我县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风险,对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提出了新挑战。
科技创新给气象事业发展带来更大空间。随着计算机、通信、智能传感器等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卫星、雷达和智能化监测技术不断创新,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北斗、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气象业务、服务领域的深入应用,为持续提升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水平,有效应对气象灾害风险和挑战提供了新动能。
(三)气象事业发展面临差距与不足
监测精密方面存在短板。重点区域地面监测站网建设密度仍不足,立体化监测站网仍不完善,观测手段智能化、协同化水平不高。气象设施多部门合作投入、共享共用的机制仍不完善。气象观测数据质量、分析应用和效益发挥还有待提升。
气象预报预警能力有待提高。突发性、局地性、持续性重大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能力不足,预警提前量有限。数字化网格化实况分析和预报预警的时空分辨率、气象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能力不能满足防灾减灾和公共服务的应用需求。
服务精细方面存在薄弱环节。气象服务有效供给不足,气象服务机制有待优化,公共气象服务没有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亟待健全。
气象科技创新整体效能不高。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气象灾害发生发展机理和预报预警技术仍存在局限,科技创新投入不足。气象科普业务化、标准化和社会化水平不高,公众气象科学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和对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准备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科技创新,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以实现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为目标,以发展智慧气象为主线,以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政策和重大改革举措为抓手,推动我县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全力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落实,着力提升防灾减灾救灾气象保障能力,践行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宗旨,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气象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坚持创新驱动。突出科技引领,坚持创新在气象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实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切实增强气象为郏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的能力,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提高气象关键支撑能力。
坚持深化改革。发挥好改革的突破性和先导性作用,优化气象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强气象法治建设,全面推进气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成与郏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大幅提升,实现气象服务优质均衡,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更加牢固。气象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能力显著增强。
三、立足精密监测基础,构建立体协同气象监测体系
(一)提升气象监测精密度
优化地面站网布局,加快乡村、城市街道、重点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建设,提高地面气象观测要素覆盖密度。补充六要素自动气象站、迭代升级自动气象站,推进行政村(社区)气象观测站建设。提升国家气象观测站观测设备智能化水平。升级气象应急观测装备。强化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深化社会化气象观测应用,发展志愿气象观测事业。
(二)提高观测装备技术水平
加强智能化、小型化、低功耗、可靠性的新型地面气象观测装备的本地化应用,开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气象要素判识和遥感图像识别的应用。
四、着眼精准预报目标,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一)提升气象预报精准度
对接精准化气象防灾减灾工程,建立综合监测与预报预警平台,提高暴雨、冰雹、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预警水平,预警时间提前45分钟以上,提高全县防汛抗旱气象服务能力。
(二)提升农村气象灾害风险预警能力
完成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和区划工作,健全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将气象灾害防御管理纳入乡镇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完成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将气象防灾减灾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三)提升重点行业气象灾害风险防范能力
完善高速公路气象风险预警业务体系,在高速公路重点区段布设交通气象站,加强对团雾等影响交通安全的气象要素的监测预警能力。完善易燃易爆和人员密集场所雷电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机制,将防雷安全纳入政府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考核评价体系。推进旅游景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系统建设。
(四)提升气象灾害风险防范能力
加强灾害发生机理和预警技术研究,建立多尺度区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模型,强化重点区域气象灾害风险防范工作。
(五)加强城市气象灾害风险防范
基于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气象与城市精细化治理深度融合。建设城市内涝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完成暴雨强度公式修编。开展极端天气对供水、供电、供暖等安全运行的影响评估工作,建立风险预警联动工作机制。推进城市通风廊道专项规划编制,推进城市街区通风影响评估工作。加强区域性建设、重大规划和重点工程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加强风险普查成果在城乡规划、金融保险等方面的深度应用。
五、发展精细服务业务,提升气象服务保障能力
(一)提升气象服务精细度
建设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利用多种渠道为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及时权威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加强行业气象服务数据汇集,面向农业、交通、旅游等重点行业开展全过程、全链条的气象服务。加强媒体、通信运营企业与气象服务信息发布平台有机联动,增强气象服务信息传播效果。
(二)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和水平
推进气象服务数字化智能化,形成“云+端”气象服务格局,构建“智能预报+服务”体系;发展基于场景定制、用户需求自动感知的公众气象服务。将气象服务纳入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制定标准并动态调整。
(三)拓展专业气象服务领域
将智慧气象服务融入生态文明、防灾减灾、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融入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大力推进气象服务产品融入行业生产、运维、调度过程,实现智慧气象服务的融合发展。做好乡村振兴气象服务,建立高标准农田气象保障监测网络体系,加强极端灾害性天气的农业影响评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六、加强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建设,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提升人工影响天气现代化水平
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建设,推进地面作业装备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通过优化布局、升级改造标准化作业站点,实现人工增雨(雪)作业影响面积全覆盖。
(二)健全工作机制和监管体系
充分发挥人工影响天气指挥部作用,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建立上下衔接、分工协作、统筹集约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机制。稳定作业人员队伍,提升人员素质。完善部门联合监管机制,开展针对不同服务目的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提供作业精细度。制定安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加强物联网、视频监控和图像识别等信息技术在人工影响天气管理中的应用,提高安全技防能力。
七、全面深化气象改革,强化现代气象治理能力
(一)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深化气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重大战略气象保障职能。深化气象业务科技体制改革,重构集约贯通的业务流程,大力培育和发展专业气象服务,发展研究型业务。深化气象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双重领导管理体制,推进气象“放管服”改革,建立健全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的考评机制。
(二)加强气象法治建设
加强气象法制建设,全面推行气象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推动气象法治文化建设,强化法治宣传的精准性、实效性,不断提升气象法治宣传效能。
(三)加强行业管理和开放融合
完善专业气象服务社会参与、开放合作、效益评估等机制,创造有利于多元主体参与气象服务、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促进专业气象服务市场的发展与壮大。深入推进防雷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提升雷电灾害应急处置能力、防雷安全监管能力。
(四)统筹气象事业协调发展
提升基层气象台站服务能力。建设郏县云水资源开发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保障示范县,提升农业抗旱和森林防火保障能力。开展郏县烟叶生产农业精细化气象服务,推动农产品品牌创建。实施高标准农田气象保障能力提升工程,打造粮食安全气象保障示范区。
八、统筹实施重点工程建设
(一)郏县精准化气象防灾减灾工程
建设气象监测预警中心。发展综合、智能、协同观测业务。以气象监测服务“精准化”为核心,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建立健全立体化、精细化、智能化、全天候综合观测及信息保障体系、完善精准化气象预报预警业务体系、建立普惠均等优质均衡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完善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实现监测精密到乡镇、预报精准到村和社区、服务精细到人。
(二)郏县基层台站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工程
完成基层台站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改造,建设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建成标准化主辅观测场,建设综合业务服务平台、建设气象科普馆,建设融智慧气象、生态气象、数字气象等于一体的气象主题公园。弘扬气象人精神,构建现代气象科普和气象文化研学基地。建成适应需求、布局合理、结构完善、功能先进、保障有力的科技台站、美丽台站、文化台站。
(三)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工程
推进郏县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建立高时效性的监测预警一体化服务平台,建成“云+端”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实现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及研判分析一张图、服务产品制作一平台、预警信息发布与服务一张网,提升预警信息精准靶向发布能力。
(四)人工影响天气高质量发展保障能力提升工程
建设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中心,推进烟草气象博物馆建设。推进地面作业装备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升级改造10个标准化作业炮站和人影指挥系统,完善烟叶防雹工作机制,提升作业人员水平,对作业炮点进行物联网升级改造,形成组织完善、服务精细、保障有力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增强人工影响天气在保障农业生产、生态保护与修复、重大应急保障等方面的能力。
(五)高标准农田气象保障能力提升工程
建设烟草气象服务中心。提升高标准农田气象保障能力,发展立体农业气象观测,建立完善农业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评估指标体系。挖掘地方特色农业气候资源,打造“气候好产品”,提升气象科技在农业经济中的贡献率,形成适应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要求、助农增收的服务品牌。
(六)智慧气象保障工程
建设X波段雷达及组网,补充新一代天气雷达的探测盲区,精密监测中小尺度风暴、冰雹、强风切变、气旋、龙卷、大风等灾害性天气的探测资料。优化升级自动气象观测站网,实现乡镇10公里网格全覆盖。建设智慧气象数据云平台,优化升级气象通信网络,融入数字政府,建立部门行业数据共享平台。发展全覆盖无缝隙精细化的智能数字预报业务,建立城市灾害性天气及气象风险智能预报预警系统。
九、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的领导
坚持党对气象事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同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的建设与发展规划整体部署,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强化资金保障
坚持和完善双重计划财务体制,按照事权和责任划分,明确地方财政的支持事项和投资预算。统筹协调重点工程投资渠道,合理安排支出规模。优化投资结构,强化综合预算管理,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和绩效评价。
(三)开展监督检查
完善规划实施的监测评估制度,健全规划实施评价标准。建立规划实施检查机制和评价机制,提高建设质量,确保顺利实施,推动郏县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
相关信息:【图解】郏县“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